目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数量为1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研讨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入组患者无既往眼部病史,无遗传病史,经影像学检查为阴性。发病前患者30cm距离用眼(9.13±1.59)h,近斜视度(46.56±14.11)△、远斜视度(50.38±13.26)△;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一般,实施手术治疗后,患者左眼平均屈光度(-3.68±2.59)D(+0.13 D~-8.63 D),右眼平均屈光度(-3.70±2.35)D(+0.38D~-8.13D)。结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以复视为主,患者多为近视眼,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16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全矫正方案。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多为青少年和20多岁的年轻人,可能与近距离用眼时长过长有关。不同屈光状态患者均有出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可能。内直肌止端前移解剖异常。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裸眼和戴镜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斜视度数占比高于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斜视度数。采用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