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对比实验的方式,对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进行分组实验,所有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每组中30例。一组实施常规治疗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开展针灸治疗,为观察组。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对比组间差异,另外,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疗效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6.7%和7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面瘫症状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观察到,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红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占6.7%,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组间差异明显(P<0.05)。分别在治疗前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发现,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采取针灸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及时帮助患者缓解病痛困扰,提升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并且此方案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