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 | 李红文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出版业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国际出版发行合作,更意味着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交融以及由此带来的民心相通。中图公司作为一家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为宗旨、从事“引进来”“走出去”工作70多年的国有文化企业,第一时间响应“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围绕主业积极策划出版交流、版权合作、数字内容推广等项目,十年来取得一定成绩。本报邀请中图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红文,与她一同分享公司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
多措并举 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记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图公司在“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您如何评价?
李红文:我们积极发挥国际书展平台的优势,通过举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组织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等,让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出版同行走近彼此,开展交流合作。中图公司创办并承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先后吸引5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线上线下参展;承办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十年中评出48个“一带一路”国家的96位获奖人;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塞尔维亚等“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书展上举办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展出版文化交流活动等,这些对加强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明互鉴、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影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我们积极推动图书版权输出和出版“走出去”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版权约500种,涵盖主题、文学、艺术、少儿、传统文化等,涉及俄、阿、韩、泰、印尼等30多个语种,有效促进了当地国家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依托中图公司易阅通平台,着力打造国内领先的“一带一路”数字文献资源中心。截至目前,平台已聚合来自俄罗斯、阿联酋、克罗地亚、新加坡、罗马尼亚、以色列、土耳其等10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5.5万种电子书和300余种电子期刊,已经成功走进土耳其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主流市场、走入广大阿语国家市场,积极宣传中国建设成就,主动传播中国声音。
记者:这10年间,有哪些对外项目或案例,对于中图公司来讲具有特别意义?您认为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些案例的成功?
李红文:2017年开始,经人民出版社授权,中图公司全力推动《习近平讲故事》的版权输出和海外传播。截至目前,我们实现了18个语种的版权输出和翻译出版,输出地包括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塞尔维亚等多个“一带一路”国家;举办了十余场阅读推广和线上展销活动,促成图书进入海外几十家销售门店、网上销售平台和图书馆,并在当地主流媒体、脸书(Facebook)等社交媒体宣传报道。
2016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迎来首次联合主宾国——中东欧16国,其中爱沙尼亚、保加利亚、捷克等10个国家为首次参展。这些国家都与中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塞尔维亚文化部部长、匈牙利外交部副部长等7个国家的9位部长级领导出席展会,参展出版机构69家,参展出版人、翻译家、插画家、艺术家达200多人,展出了1000种中国—中东欧互译精品,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达成了多项出版合作和版贸意向。
纵观近年来中图公司对外合作的成功案例,以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带动公司乃至中国出版界与其它国家同业建立联系、对接供需,是我们发挥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抓手。这一特点和优势,尤其在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方面尤为显著。正是通过《习近平讲故事》多语种在海外出版,我们加强了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出版文化交流合作,带动更多中国好书走进海外主流渠道。而图博会打开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之门,也为此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深化出版交流合作创造了更多机会。这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带来了的难得机遇,是我们积极践行、创新落实这一伟大倡议的宝贵成果。
创新引领 探索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记者:近年来,全球局势严峻复杂。您认为对于中国出版机构来讲,现阶段对外合作中面临哪些困难与挑战?中图公司有哪些思路和做法?
李红文:尽管全球性的新冠疫情已经结束,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挑战依然存在。
一是国际局势紧张,国家地区冲突、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带来不安定因素更多,尤其是外宣工作的舆论环境压力剧增。二是全球经经济形势下行,各国的投融资环境相对较差,国际出版合作项目的资金来源可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三是线上交流、线上出版进程加快,可能成为未来出版活动的主流。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坚持进步。面对这些挑战,中图公司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义,进一步强化“走出去”主力军使命担当,探索巩固业务可持续、盈利可持续的国际化业务模式,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一是创新融入国家外宣工作大局,通过汇聚积累国际国内人脉资源、出版资源和拓展实施“一国一策”,加快重点项目精准落地并发挥带动作用,打造更多“走出去”品牌项目和活动,持续提升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二是坚持数字化带动国际化,积极布局元宇宙、BIBF云书展、中国电子书店等产品和服务,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交流合作场景和务实高效的“云”上国际服务, 努力实现数字出版“走出去”的不断发展。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和合作共赢原则,在进一步坚持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同时,密切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不断提高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能力,通过制造新需求提高竞争力。
记者:对于一家以对外业务为主的企业而言,国际化人才是保障业务开展的核心动力。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图公司有哪些创新性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红文:人才是引领对外合作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中图公司在国际传播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今年9月,中图公司的两位优秀干部分别荣获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评选的“‘一带一路’国际化领军人才”和“‘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称号。这与我们近年来坚持围绕国际传播工作的各方面要求,注重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密不可分。
一方面,强化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培训,加强讲好中国故事队伍建设。中图公司的版权经理团队,与国外30多个国家的近百家出版社建立业务联系,与世界各地200多名汉学家、翻译家深度合作,既有国内知名作家,也有十几个国家的汉学家、记者和前政要。在深度了解海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他们积极策划选题、引导版权合作,并策划各类主题展览、研讨会、发布会、文学沙龙推广活动,在国内外重点社交媒体平台打造推广矩阵,培养了一支能干的国际化队伍。
另一方面,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规划人才职业发展路径。为适应新形势下中图公司转型发展需要,2022年底我们构建“双通道”人才发展体系,有效规划专业人才成长路径,建立对应专业岗位晋升通道,形成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让更多国际化、数字化等专业领域的人才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同时,我们将能力培训与业务研讨相结合,不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精准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综合能力,培训内容涵盖习近平经济思想、国家安全政策、文化强国建设、国际图书编辑等专题,有效促进专业人才扩展行业触角,提升业务能力。
精益求精 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记者: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您认为,未来在对外出版合作方面,中国出版机构面临哪些机遇?中图公司有哪些工作规划?
李红文: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外出版合作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政治、经济交往的日益紧密,为出版业搭乘国家振兴文化产业“东风”,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了莫大机遇。同时,从市场需求来看,大数据赋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给出版文化事业带来巨大的探索空间和转型机遇,正是出版机构大有可为的好时机。
面对新机遇,中图公司将精益求精,高质量办好品牌活动,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搭建好文化交流合作的大舞台。我们将不断提升图博会品质和国际化水平,让图博会成为凝聚全球出版人、连接世界读书人的重要平台;我们将办好“中外作家学者交流对话会”“扬帆计划·中国当代文学海外译介”等品牌活动,提升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传播效能,发挥品牌效应最大化。
另一方面,中图公司将着力推动“走出去”产业一体化发展,精心策划适应国际市场的出版精品,加强实物出口、数字出口的融合,加强对翻译、出版、发行、展示、推广等整合,不断带动“走出去”国际传播效能的持续提升,为中华文化文明的种子在世界各国落地开花作出更多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是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十年。站在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与国内国外同行一起,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共进,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力行实干的工作作风做好各项工作,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不断引向深入,让“一带一路”成为文化繁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