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1) {
  [0] => &array(22) {
    ["doi"] => string(24) "10.12721/ccn.2021.157073"
    ["doiwz"] => string(0) ""
    ["id"] => string(5) "21463"
    ["name"] => string(72) "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机协同翻译应用和错位竞争实践研究"
    ["includes"] => string(3) "0-2"
    ["time"] => string(10) "2025-02-18"
    ["click"] => string(4) "3495"
    ["soziding1"] => string(9) "汪思红"
    ["soziding2"] => string(57) "人工智能;人机协同翻译;访谈;问卷调查"
    ["soziding3"] => string(42)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00"
    ["soziding4"] => string(0) ""
    ["soziding5"] => string(18) "人工智能研究"
    ["soziding6"] => string(0) ""
    ["soziding7"] => string(3) "319"
    ["soziding8"] => string(0) ""
    ["soziding9"] => string(4) "2021"
    ["soziding10"] => string(2) "12"
    ["qitaduanzhi"] => string(46) "{"doi":"10.12721\/ccn.2021.157073","doiwz":""}"
    ["tupian"] => string(0) ""
    ["jieshao"] => string(12199) "<p>一、&nbsp;人机协同翻译的意义及影响<br/></p><p>1.1人机协同翻译的意义</p><p>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翻译更是奔轶绝尘[1]。人工智能的进军让整个翻译行业彻底“洗牌”,传统人工翻译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甚至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学者提出“未来人工智能翻译能否完全取代人工翻译”的疑问,但就目前而言人机协同翻译是未来市场趋势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背景[2],本文尝试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人机协同翻译的趋势与人机翻译错位竞争的实践路径,对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机协同翻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p><p>1.2人机协同翻译的的影响</p><p>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或将筛选、剔除一部分低端外语翻译人员,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化推进逐渐渗透各个领域,翻译行业也大都发展为同声翻译或在线翻译,这就要求翻译人员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且多数现代化翻译都是由人工智能基础翻译,人工进行协同翻译[3]。以首都北京为例,低端翻译淘汰人数逐年增多:</p><p><img src="/zhikong/Upload/7568s/upload/image/20250218/1739858154440542.png" title="1739858154440542.png" width="100%" alt="8.png"/></p><p>人工智能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对世界的认知。从目前已经接近于饱和状态的国内翻译市场来说,在低端实用类翻译上,人工智能翻译在四年前与人工翻译持平,但是根据近两年的调查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翻译已经实现反超,并逐步超越人工翻译,且智能化发展呈高速持续增长趋势[4]。随着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云数据计算已经逐步走向、占领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翻译更是能时刻更新以确保准确进行词库的扩充,专业知识的延伸拓展,因此翻译所需的工作量、时间都会大幅缩水,从而对人工翻译的需求也是随之越来越少。因为不论是翻译速度、准确性、对于新型词汇的学习掌握和理解,人脑都无法与机器相匹敌。</p><p>但是,当翻译的内容无法运用“人工智能的直译”,或翻译的内容需要解读、润色,或在职场中面对的较为高端的商务运作时,人工智能无法进行准确的翻译,或无法达到其标准时,人工智能的优势就不再“一骑绝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一些强大的人工智能进行不断推测,并经过试错,进行自我进化,或进行人工改造使之达到自然语言的程度,也并非毫不可能,也是有待验证的。如果理论知识允许,技术层面能够突破,从而让这种情况能够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变大,那么人工智能翻译的领域便会再一次扩张,能够实现的层面便会“更上一层楼”。</p><p>就目前而言,在文学层面的翻译上,就算是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也无法完全取代人工翻译,且翻译所消耗的资源过于庞大,与翻译内容所带来的价值无法对等[5]。这也是目前文学翻译者无法被取代的原因,同样也是高端翻译行业工作者的优势。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刺激、甚至激励文学翻译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文学翻译行业的门槛要比实用翻译高出不止一个层级,不仅学历要求不同,对语言的美化、对个别词汇的敏感程度、甚至对文字的理解程度都是天差地别的差距,以至于就算是翻译专业的学生没有一定的积累和天赋也无法胜任。文学翻译不同于实用翻译——只需要直译或稍加润色,不需要过分考虑原文整体的行文思路,作者当时的内心所想或话语权,文学翻译的中心任务在于将自己对于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对原作者的含义进行准确的表达,有时甚至于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进行美化、修饰,更要进行文字的扩展义务,以便于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这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筛选掉了一大部分从业者,使之望而却步。这也是文学翻译行业有许多文学研究者、语言工作者的原因之一。文学翻译在国内翻译市场占比较小,而职业文学翻译工作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就目前而言即使在国内翻译市场“洗牌”的情况下,文学翻译市场依然相对稳定,所以推测对于从事文学翻译的工作者来说,所带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大。</p><p>二、&nbsp;人机协同翻译的错位竞争</p><p>2.1 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工</p><p>国内外对于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的比较分析起步相对而言都比较早。近年来,国内基于人工智能视角对于人机协同翻译未来路径探究和展望的相关研究也呈逐渐上升趋势,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以现有研究着重探讨人工智能翻译和人工翻译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范围,而对人机协同翻译的协同作用以及错位竞争阐述不多。鉴于此,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探讨人机协同翻译的逻辑和错位竞争的实践方案。</p><p>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翻译有:</p><p>(1)&nbsp;高效率、成本低</p><p>能够针对较大的工作量进行快速、低成本的出稿任务,尤其突出显示在笔译方面,人工智能翻译相较于人工翻译具备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而人工在面临较大的工作量或较长的工作时间时就会难免出现一些或多或少的错误,但人工智能就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人工智能翻译的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比人工翻译交稿数量更多、速度更快、错误率更低。曾有研究显示:在大量简单实用类翻译中,人工智能翻译的效率是人工的七十四倍,而错误率仅为人工的15.4%,这还仅仅是一年前的数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或许这个差别已经成几何趋势被放大。单论价值,人工智能翻译的成本几乎只有电费和网络费用,相比于人工翻译能够节省大量的成本,同时又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发展。</p><p>(2)&nbsp;可控性强、一致性强</p><p>随机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最基础工具,却因国与国之间的不同而成为障碍。人工智能实时翻译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为人们提供服务,且操作逐渐简单化、人性化,最重要的是翻译所需的总时间是可控的——在这个时代时间和金钱是画等号的。且当专业术语准确率要求较高,特别是在处理数量大、专业术语多、语法规范、无个人情感类的技术性材料时,人工智能翻译的一致性比较强。</p><p>下面是根据问卷调查对人工智能翻译做出的评价统计:</p><p><img src="/zhikong/Upload/7568s/upload/image/20250218/1739858219563853.png" title="1739858219563853.png" width="100%" alt="9.png"/></p><p>由图可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已经或大体能完成我们生活中所需的翻译水平。</p><p>但是抛开日常生活而言人工智能翻译准确度仍需提高:</p><p>就目前科技而言,人类技术仍无法达到完全的“人性化、自然化”,人工智能仍处于初级阶段,人工智能翻译还有很大的缺陷,例如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所翻译的内容难以避免的出现机器译文的痕迹。而语句美化、修饰,对文字的扩展更是目前人类科技无法触及的层面。人工智能翻译还是基于机器翻译,虽翻译质量相交而言有所提升,但是机器翻译的一些缺点人工智能智能翻译还是无法避免。目前,人工智能翻译的准确度仍需提升,尤其是在语义层面上对原文整体含意的把控,和对原作者思想内容的理解,语法层面需要对一些原文语序上的调整,人工智能翻译都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其准确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所以人机协同翻译需要并肩携手共同建设翻译领域。</p><p>2.2人机协同翻译未来理想发展路径</p><p>近年来许多从事翻译行业的学者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背景能给予人工智能翻译越来越多的技术加持,但无法避免的人工翻译占据“人文”优势,人性理解,未来对于人工智能翻译最好的路径是人机协同翻译,人机协同,相互补充,各挥所长,互补其短——人机协同翻译是必然趋势。</p><p>二十一世纪是大数据时代,是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工智能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将面临“洗牌”。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语言成为人类沟通发展最大的障碍,传统意义上的人工翻译者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翻译服务市场所提出的新条件,市场即将迎来大规模改变,人类也必须改变自己。随着科技进入各家各户,人工智能也在逐渐进入、影响、甚至改变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最终将帮助我们解决所有它力所能及的问题,而人工智能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达到彻底的无障碍沟通。就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阶段而言,国际快递查询、酒店、景点提前预订服务、国际航班信息咨询等低端翻译信息已经能够实现无人化、自动化处理,这减少了大量人工翻译者重复、简单、低效率的翻译工作,从而避免工作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等,减少新时代背景下相关产业的成本压力。</p><p>但不可能替代所有翻译工作者,就以文学层面而言,诸如:国外名著翻译、古代出土文物翻译、解读,是永远不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就如我国著名科学家、作家刘星光在他的著作《中国机器翻译研究述评:问题与对策》中所说的那样,人工智能背景下人工智能翻译与人工翻译并不矛盾,二者的翻译工作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人工智能翻译能够快速的将初稿给我们,但有些时候必须要人工加工之后才能够得到终稿[7]。二者都有能够各司其职的市场和前景,这只是需要根据所翻译的材料而定即可。</p><p>所以即使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未来,人类科技力量已经能够支撑人工智能翻译在准确性和速度上碾压人工翻译时,人工翻译在情感、文化以及语言深层含义方面的理解、美化、修饰、扩展作用仍不可替代的。</p><p>参考文献</p><p>[1]邵华,杨晓峰.人工+智能语言翻译的现状与发展[J].电子世界,2018,(16):28-29.</p><p>[2]何莹.从机器翻译“翻车”看翻译专业培养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5):72-73.</p><p>[3]罗华珍,潘正芹,易永忠.人工智能翻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电子世界,2017,(21):21-23.</p><p>[4] WLEKLINSKI N. Skinner&#39;s teaching machine and programmed learning theory[EB/OL].(2017-03-19)[2017-03-19]. http://people.ischool.illinois.edu/~chip/projects/timeline/1954teaching_machine.html.</p><p>[5] WEISS D J,KINGSBURY G G. Application of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to educational problem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1984,21(4):361-375.</p><p>[6] KNEWTON. Knewton adaptive learning:building the world&#39;s most powerful education recommendation engine[EB/OL].[2017-03-19]. https://www.knewton.com/wp-content/uploads/knewton-adaptive-learning-whitepaper.pdf.</p><p>[7] GREEN-LERMAN H. Visualiz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 [EB/OL].(2015-09-10)[2017-03-19]. https://www.knewton.com/resources/blog/adaptive-learning/visualizing-personalized-learning/.</p><p>作者:汪思红(2001),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安徽财经大学本科在读,商务英语专业</p>"
    ["miaoshu"] => string(735) "在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改革创新,推动了人工智能翻译迅速发展,翻译行业也随之人工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翻译的日新月异,人机协同翻译如何共生被推上浪尖,被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从人机协同翻译如何共生视角,基于访谈方法和问卷调查方法结合理论与实践对在人工智能这一时代背景下人机协同翻译如何协同发展、错位竞争进行研究,试图让人工智能和人工从竞争的对立面回到合作的同一面。本文将对人机协同翻译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展望,对人工译员在未来如何找准定位与人工智能翻译携手并肩共同开拓翻译领域有一定的启发"
    ["soziding20"] => string(0) ""
  }
}
世纪中文出版社

请选择 目标期刊
div class="fenyeyemadiv" >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