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北方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趋势分析 下载:68 浏览:384

路战远1,2,3 程玉臣1 王玉芬2 张向前1 王建国1,3 赵小庆1,2 任永峰1 张德健2 《农业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保护性耕作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文章以内蒙古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例,阐述了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特点、保护性耕作发展历史和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等情况;总结了农牧交错区高秆穴播作物模式、矮秆条播作物模式、块根块茎类少耕带作模式和草原改良模式等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阐明了农牧交错区在保护性耕作发展中与农业区划结合不够、农艺技术创新滞后、机械装备专用性和可靠性低、杂草发生及危害严重等突出问题;对今后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发展定位、发展趋势、内涵界定、装备选择和长效机制建立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趋势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1/1]
在线客服:
客服电话::
联系:400-2568-668
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