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金融科技是利用科技手段(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创新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金融科技主要包括互联网移动支付、网络信贷、智能金融理财服务和区块链技术[1]。如腾讯微信、京东互联网金融、蚂蚁金融服务等企业。金融+科技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经营能力产生了重大的冲击。金融科技企业迫使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有了改变的动力。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能够厘清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之间的关系,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科技发展现状
(一)金融科技发展现状
金融+科技概念在我国已经兴起十年,最近五年发展迅猛。其应用领域广泛,涵盖支付、财富管理、借贷、投资、保险等业务。据2022年6月末统计,面对全球经济低迷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金融科技公司上半年盈利总体为增长态势,其中有29家金融科技公司平均增长8.25%,平均营业收入达18.55亿元[2];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已进入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细分业务领域呈现遍地开花的格局;金融科技最大投资方多是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平台赋能科技和普惠科技位居前列;金融科技行业信心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商业银行+科技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科技是从IT金融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到如今的科技金融。如今是商业银行与科技正紧密结合阶段。工农中建四大行五年增加自助服务系统超过10万台,手机用户平均增长90%以上,与之对应的是银行实体网点的锐减。2021年1至6月份,农行建行中行分别减少94、85、31个网点[3]。自助服务系统对人工网点的替代正愈演愈烈;当前,商业银行市场主体不断丰富,有互联网企业、专业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等加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入银行各业务条线,使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服务拓展为24小时全天化、风险管理智能化、资源配置越来越精准,商业银行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已较为成熟;目前已有多家大型银行逐步成立了属于自己旗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部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在进一步深化中。
二、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正向影响
金融科技刚出现时,最大感触就是他们存在的竞争关系,产品竞争、客户竞争。随着时间的流逝,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出现很多合作,形成了金融加科技互赢的发展局面。金融科技使商业银行获得了高科技的技术支持,改变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简化了银行的各项业务流程,如贷款业务流程,虽然没有金融科技的贷款流程简便,但与传统贷款业务模式相比流程简化了许多;服务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存取款有了自助提款机,有网上银行等;创新出许多金融产品。如条码支付受理终端、声纹识别系统等。使得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金融科技的出现,虽然商业银行必须与金融科技融合,但反过来加速了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
(二)负面影响
金融科技的出现给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带来全面的冲击。金融科技的理财产品,既有高利率的定期存储,又有流动性较强的活期储蓄。并且理财一目了然,存取更方便快捷;金融科技企业的信贷业务,高效低价的审批与征信制度,改变金融业长期以来的贷款业务结构,吸引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存款与贷款业务由于金融科技的到来,市场份额增加了不确定性,甚至被金融科技抢占了许多,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产生巨大冲击;金融科技使直接融资市场得以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愈加激烈。以利差为主躺赚盈利模式一去不复返。商业银行同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差已经很难维持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金融科技借助移动支付抢占了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金融科技在新型业务上、商业模式上与传统银行相比都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出现了下滑。
(三)利与弊共存
1、交互竞争与磨合
首先,金融科技的出现导致了市场竞争,威胁到处于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生存空间。商业银行不进行变革生存非常艰难。商业银行主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吸收金融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其次,随着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实施了严格监管,没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为了其合法化,主动与商业银行合作,有利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同时能够加快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国家严格监管金融科技公司的野蛮生长,降低了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冲击。最后,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有示范效应,通过效仿金融科技创新业务模式,商业银行可以完善自身的不足。金融科技的出现看似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但优化了盈利模式,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向多元化发展。金融科技的存款业务,短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绩效。但长期来看,促进了商业银行加速转型。
2、推动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国内一直处于垄断地位。金融科技虽然发展迅猛,但不能轻易撼动传统银行的核心地位。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交互竞争与磨合,迫使商业银行拓宽业务渠道,提升运营效率,提高银行的整体绩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合作,共同竞争,具有共生共赢的基础,呈现出合作性竞争的发展趋势,金融机构+科技能力,是动态调整的过程,今后的合作也会更加紧密,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
三、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科技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影响金融业是否能够平稳运行,商业银行应借助金融科技,弥补自身金融功能的不足,积极融合金融科技,拓宽客户渠道。可以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解决传统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大数据征信系统,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经营风险,利用金融科技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应重塑组织架构,利用金融科技整合内外部资源,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服务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商业银行发挥金融市场的核心角色,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应主动承担起供给侧改革的使命,在市场中定位服务实体经济。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完善征信体系,简化业务流程,尤其是疫情期间。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如为实体企业实行供应链金融服务,或是针对实体企业进行专门贷款业务。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确保商业银行的核心地位,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完备的风险预警系统
商业银行对风险发生一直侧重事中和事后处理。为了应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应提前做好风险预警。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类型,建立相关风险预警指标。相关业务一旦触及风险指标立即预警;建立风险运行防护系统。对银行各项业务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银行各项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在实时监测中。如发现可疑情况或有潜在的风险时,立即预警,以便及时消除隐患。风险预警系统要结合市场动向不断改进和优化,在动态中逐步完善预警系统,确保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在可控制范围内。
(四)引进金融科技高端人才
当前金融科技行业对高端人才缺口较大。如数据治理中的架构设计、模型算法、数字化运营等人才严重匮乏。商业银行规模与行业地位都首屈一指,在引进金融科技高端人才上有一定的优势。商业银行要不拘一格,想方设法引进领军型、创新型和实用型等各层次金融科技人才。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商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在商业银行要进入数字化转型阶段,各大银行急需数字化转型人才。对熟练掌握科技架构转型、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能力建设的人才都十分欠缺。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高端人才对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五)加强数据安全防护
当前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不顺畅的原因主要是担忧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商业银行要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是现代高科技发展存在的较大隐患。要实现全方位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建立安全管理防护系统。对商业银行进行实时监控。对数据管理要做好加密工作,预防黑客攻击。定期检查防护系统,确保网络安全万无一失;现代社会数据与利益息息相关。加强对银行内部员工职业道德教育,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防范员工对数据进行私用,确保客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结语:金融科技是通过科技的力量支持金融,服务金融。作为金融与科技的混合体,金融科技具有科技属性,能够高效精准地触达到每一个人。如今金融与科技融合节奏不断加快,商业银行进一步与科技深度融合,未来金融科技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共同竞争共同发展。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科技,拓展业务渠道,增加盈利能力,通过与其深度融合早日实现数字化的转型,为我国金融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磊.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创新发展新思路[J]. 新理财(政府理财). 2021(04):25-27
[2]张雅蓉.金融科技驱动商业银行业务场景创新[J]. 银行家. 2020(11):19-21
[3]杨轶玥.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现代金融. 2021(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