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核心素养是近年来一个极为热门的课题,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各具特色,其中计算属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部分,是学习其他数学技能的前提。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不能纯粹关注计算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而要让学生明确计算对象,掌握计算法则,探究计算思路,求得正确的计算结果,习得更多计算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促进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自主学习数学缺少主动性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很少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课堂听讲也只限课本上的内容,不能对数学知识举一反三。为此,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法,例如,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让学生先了解四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对全部的四边形展开系统的几何计算,课余时间再进一步延伸,争取做到自主学习。学生如果缺少学习主动性将会对数学知识失去兴趣,对提高数学成绩没有任何帮助。
(二)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部分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只看重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只会指导学生总结课本中的知识点,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点,更高效地解答疑难问题。
二、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创新设计
(一)坚持精练、精用原则,掌握计算法则
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离不开练习的辅助与支持,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使他们在练习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的计算能力得以锻炼与加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要坚持精练、精用的原则,尽可能设置一些生活化题目,并注重质量而非数量,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法则,让他们走出“题海战术”的困扰。
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设计题目:某商场以销售衬衫为主,平常每天的销量为20件,每件能够获利40元,现为了进一步提升销量,商场准备采用一些有效的降价政策,假如把每件衬衫的售价降低1元,每天可以多销售2件。求:(1)如果商场想要每天平均获取利润1200元,则每件衬衫需要降价多少钱?(2)如果想要使每天获得利润最大,请设计一个合理方案。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生活化题目,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解法如下。解:设每件衬衫降价x元,每天利润为y元,结合题意得知y=(40-x)(20+2x)=-2x2+60x+800,当y=1200时,-2x2+60x+800=1200,求得x1=10,x2=20,因为目的是提升销量,所以需降价20元;根据题意得知,商场每天的盈利为(40-x)(20+2x)=-2(x-15)2+1250,当x=15时盈利最多,此时为1250元。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可结合生活化实例设计问题,突出计算教学的针对性与精炼化,引导学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列式和解题,帮助其掌握正确的计算法则,提升其计算效率。
(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教育,展现数学价值
在数学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加强数学应用教育,这不但是当前教育走向现代化非常重要的路径,还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路径。课堂上,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意识。但是,教师只停留在表面还远远不够,还需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价值的认识以及体验,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会随着科学发展运用到各领域当中,为我国经济、环境等发挥较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依照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课本内容,添加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题,加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认真分析题目内容,形成正确计算思路
初中数学中涉及计算类的题目形式较多,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化简求值题、简便运算题、应用题和几何证明题等。其中应用题是一大难点,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对其演绎推理能力和计算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遇到这类题目时,应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目内容,找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厘清彼此间的关系,使其形成正确的计算思路。
以“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为例,教师出示题目:某厂家以生产蝴蝶型的小饰品为主,其中每件成本是2元,以3元的价格出售,每年的销量是100万件,现厂家为获取更高的利益,计划投入一些资金用来做广告宣传,根据调查得知,每年花费的广告费为x(十万元),产品的销量为原来销量的y倍,y和x是二次函数关系。(1)分析、整理y和x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利润是销售额除去广告费和成本费,那么年利润W(十万元)同广告费x(十万元)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3)如果计划每年的广告费为10至30万元,则当广告费为多少时有最大利润?在审题环节,教师需指引学生找出关键词,同时认真阅读图表,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已知与未知条件,帮助他们厘清计算思路。这样教师就能将重点放在审题环节,指导学生第一遍速读,基本了解题目的主要内容;第二遍细读,找出题干中的各个条件及含义,将重要内容标注出来,为顺利列式与计算做准备。
(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在数学计算题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和创新。新课程标准就数学考查提出了新的要求,考查形式不再仅是数字解答,考查内容变多了,考查形式也多样了。绝大多数数学计算习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但是解答方式有很多,因此,教师在数学计算题教学过程中不要只讲解某一种解题方法,应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出发,探寻更多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方法计算出最终结果。由于计算方法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也就不同,这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能促使学生掌握计算题的解题本质。
(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规律,形成学习潜在品质
教师在进行课题教学时,不能存在“功利化”思想。部分教师总是想抓紧将知识传授完,进入题型演练阶段,寻找大量考题让学生操练,看似紧抓考试考点,实质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一味追求题型、技巧,扼杀了学生创新精神。为了挖掘数学课堂隐含的价值,教师应充分思考数学教学方法,激发课堂真正的活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训练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及思想。在数学计算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绍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计算题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5(24):85.
[2]房昌.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69.
[3]姚芬.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再探究[J].才智,2020(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