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阶段德育教学创新教学
张景雄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景雄,. 浅谈初中阶段德育教学创新教学[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7068.
摘要: 德育是提高个体思想内涵、道德品行以及政治思维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持,而教育水平中德育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则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为教育出品学兼优、具有正确人生价值观和健康心理的学生,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力度。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学生的青春期,比较叛逆。因此在对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实施德育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了德育现状,通过思想教育、微课教学、家校社会合力等方面分析德育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对初中德育教学策略的创新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德育;教学策略;教学创新
DOI:10.12721/ccn.2021.157068
基金资助:

现阶段的初中德育,从教学内容应用、教学创新发展以及动员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分析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接触了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但只限于理论知识基础,并未付诸实际行动,因此学生的德育水平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

一、现阶段初中德育的现状分析

1. 忽视学生的德育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德育工作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学的重心和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应试成绩方面,使得学生的德育成为薄弱环节。

2. 初中德育教学课程化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德育过多地强调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使得学生的德育变成文化课程,逐渐向文化课程教学靠拢,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二、初中德育教学方式创新的相关策略

1.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德育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逐渐呈现个性化趋势,学生的思想和性格特征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实施德育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类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氛围,以此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是学生叛逆期,学生心理比较敏感,教师在学生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柔性管理方式。通过各类实际道德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科学地引导学生自主规范行为,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学会尊敬师长,关心同学,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拥有公德心,讲文明懂礼貌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学生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 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交流,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

教师在实施德育时,应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状况。并且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当然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私密问题无法在课堂上有效交流,教师可以依靠当前的信息技术或传统的信箱形式,建立心灵沟通平台,让学生将不方便交流的问题内容告知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状况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努力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或疑惑,积极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掌握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引。

3. 有效运用多媒体设施,选择微课教学形式进行德育

信息化时代,多媒体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学当中,尤其是初中学生的德育。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以心灵冲击,让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可以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当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身边的人与事融入其中。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拍摄一些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故事短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如何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4. 德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德育水平也有所差异。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思想意识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这一实际状况以及学生的德育水平,规划德育目标和内容。教师在了解学生思想情况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科学的问卷调查方式或交流谈心的形式,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道德水平。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合理规划德育教学侧重点。例如,思想变化较大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于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及时纠正及时干预,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方面出现严重问题而难以纠正。在日常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思想健康且积极进步的,应及时鼓励并让这部分学生能够组建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好的学习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和思想意识。

5. 集合社会家庭力量,有效实施德育

随着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学生逐渐拥有了自主活动的能力。因此活动范围逐渐扩展,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会接触各种事件和现象。初中生的德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这就要求教师和学校应有效地联系家庭,并且集合社会的力量,有效地实施德育。在学生周末,家长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卫生打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总之,德育的创新,就在于教师应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集合各方力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梁奇策.初中德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好家长,2017(11):187.

[2]冉红芳.社会工作方法在中学德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3]韦永守.人文关怀视域下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李志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学德育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