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与探究
李奕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奕霏,. 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考与探究[J]. 金融研究杂志,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387.
摘要: 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其对于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的发展,倘若乡村产业得不到振兴,那么乡村振兴就难以得到持续发展。而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处于中心地位,因此,农村产业的振兴,还需要金融的支撑与服务。基于此,笔者就如何应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振兴
DOI:10.12721/ccn.2023.157387
基金资助:

前言

目前,我国农业及农村发展已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产业振兴是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力的关键所在,是增加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也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相对于“脱贫攻坚”阶段的“产业扶贫”而言,“乡村产业振兴”已经不限于“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而是已经转向“惠及全部乡村及全体农民”;由短期的“输血式”支持转变为长期的“造血式”、优质的支持;既要振兴发展农业,又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农村工业的发展与农村工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这便要求更大规模、更长期、更稳定的资本投入,要求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信贷去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乡村产业振兴所遇问题

一是信贷资金供给不足。近几年,我国与农业有关的贷款虽有一定的增长,但其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其他类型的银行贷款增长速度,且占银行总贷款的比重有所降低。

二是信贷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就贷款的期限而言,我国现阶段的涉农贷款一般都是一年左右,这就导致了中短期的涉农贷款资源匮乏。

三是农村地区的资本流出比较突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主要是以储蓄为主的。农村地区网点所吸收的存款,有相当一部分会被上存到县级以上机构,然后被用来向城市客户贷款、拆借其他金融机构或购买债券,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抽水效应。

二、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1强化借款主体能力,培育合格乡村产业

一是构建农村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将各种中介机构的资源进行整合,进行全面对接和统筹服务,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政策、法律、技术、财会、市场信息、项目运营管理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二是要强化行业产业导向,发挥龙头企业链条作用;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特色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其为中心,以其上下游为辐射方向,从而发挥主体企业的的融资作用。

三是以“融智”、“融制”等服务为重点,加速“新农人”的培养。针对新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金融管理和信贷融资等业务培训,根据合格主体的要求,将“简单培训”转变为“精准点拨”,引导学员增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导向的创业意识。

2强化基础条件建设,深入资源要素市场

一是加速对分散的农村资源的整合,推进乡镇层面上建设“乡村振兴”平台,或者将已有的“乡村振兴”平台转变为“乡村要素”市场化运作的“载体”。打破村行政界限,整合流转的土地、生态资源、公共资产等各种要素,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对外合作,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利用,实现农民收益的最大化。

二是健全农村资源流动与交易的体制,建立健全农村资源流动与交易平台。各区域、各层级平台应该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平台功能应该将金融资源联结起来,从而提高交易活跃度,并提高银行处置抵质押资产的便利性。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乡村资产评价服务系统,促进乡村资产价格的规范化。分门别类地制定各种因素的评价规则和技术指南,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评价价格进行评价,并积极引导更多的评价机构进入农村因素评价市场。

3强化贷款供给能力,建设多元金融体系

一是扶持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它们的政策传导和中长期融资作用,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把各类公共资源变成资产和现金,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乡镇村组织协调优势、平台企业专业管理优势等作用,加强对处于发展初期、实力不强、信用等级较低但发展前景较好的农业企业的贷款力度。

二是确定了大中型商业银行要围绕“龙头”企业,加强对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支持,并在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和制度建设等多个层面对中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予以支持。

三是要突出农村法人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扩大其业务范围,增加其业务的便利度,增加其对市场的需要;放宽对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网点的管辖范围,鼓励有资格的网点到相邻县(地区)设立网点。

四是鼓励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探索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为农村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

4强化风险分担机制,健全涉农担保机制

一是要完善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做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支持和鼓励省级和市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县级担保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和保险等形式,强化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服务。

二是对现行财政资金的运用方式进行改革,构建对农信社信贷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将分门别类、零散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乡村振兴”专项风险补偿基金,以风险补偿等形式,提高金融机构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提高政策担保业务的办理效率,充分利用政、银、担三方的数字化并行操作,减少了审批周期,减少了程序。四是要加大对农信社的技术输出力度,加强对农信社的监管力度,以保证农信社服务于农信社,服务于农信社。随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其发展壮大和成熟,将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股强大的资本。五是继续拓展农业保险范围,提高特色种植和养殖的保险保障,同时,农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也在积极探讨有效的重大灾害风险分担机制,并在金融和保险公司的配合下,对农险产品进行抵押贷款。

5强化信用评价体系,激活农村信用资本

一是对已有的各种涉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消除数据“孤岛”,建立定期更新的机制,主动利用手机网络,拓宽信息资源。二是改进农村信用评估模式,由当地政府联合金融机构,按照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等类别,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三是强化农村信用数据应用,构建“一信一信一信”转换通道,增强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可利用资金的关联性,增强农户对农户信用价值的认知,增强农户对农户信用资产的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高速、高质发展的阶段,而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而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在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金融特别是银行业应继续加大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持,同时要不断的创新,在有效的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对乡村产业振兴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并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配合,结合自身的经营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的促进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栋,王宣桦.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现实挑战与政策因应[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1):112-120.

[2]王益君,娄晨雨,张於琛.农村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区域性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22(1):171-188.

[3]李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2022(1):144-146+190.

[4]胡雅淇,林毅夫.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与金融支持:一个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解读[J].农村金融研究,2022(1):3-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