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探讨
徐秋月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秋月 ,.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 计算数学学报,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9.
摘要: 数学作为贯穿我们学习生涯大半时间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在我们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计算能力的训练。教师要持之以恒,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本文笔者就计算教学的现状及如何有效开展计算教学进行了探究,以期为促进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39
基金资助:

前言

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数学计算能力是影响学生未来数学学业成就的关键因素。所以,长期以来,老师们都把计算能力培养当作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寻找更好的方式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基于此,本文笔者对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对如何有效开展计算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实效性。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第一,对情景的运用不当。从新课程的角度看,将情景教学法与数学计算教学相结合是比较合适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但是,现实中,很多老师都觉得,在课堂上,必须要用情景来指导,如果没有一个“情境”,就很难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目前的阶段,在进行数学计算教学时,过分注重情景教学,甚至是牵强地设定了教学情景,既消耗老师的准备时间,又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1]

第二,不能确保充足的课堂练习时间。重视计算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灵活的解决形式不一、各种难度的运算题。要实现这个目的,在教授计算题的时候,既要掌握好“算理”,又要注重做好习题性的训练,保证有足够的训练时间。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算理”的讲解上,极大地减少了孩子们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无法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实施途径

1.计算兴趣培养

数学的计算能力提升是建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驱力之上的,而内驱力的主要生发就是要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由于小学生还没有良好的理论学习能力,所以单纯枯燥地讲述数学知识,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只有在数学计算学习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游戏,才能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小学生动手能力也比较强,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置有趣新颖的与数学计算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获得数学理解和计算素养的提升,优化深度学习进程。例如,可以设计抽卡片游戏,在卡片上随机设置了数学趣味题目,有面积和体积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辨认,解方程等等,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答对即可进入下一关,最终的冠军可以获得大奖。通过这样游戏化且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在数学学习内驱力的生发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另外,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电脑技术可以用于将一个圆分割成等份,并添加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中,引导学生在了解其对应关系的同时,将前面和后面的两个数字连接起来,再接着进行均匀的分布和拼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随着等量的数目的增多,所拼合出的图形也会逐渐向长方形靠拢。在这个时候,你可以让学生去想象一下:假如他们一直被分割开来,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上台操作多媒体设备对圆进行切割和拼合,或者让同学们用白纸和剪刀进行相关裁剪,探究圆的面积的性质。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理解难题,而且在教学中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更直观、更感性的学习素材,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这些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计算的兴趣[4]

2.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兴趣。首先,是情境性的活动开展。通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掌握数学运算的有关知识[5]。比如,可以在教室里营造一个超市情景,让同学们做收银员、顾客等,用买卖商品来指导他们去进行计算,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其次,是开展竞赛活动。目前小学生的竞争心理都比较强,老师可以通过运用学生的心理来进行一些竞赛活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比如,对于某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抢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参加比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锻炼口算技能

口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既能缩短算术的时间,又能使数学测验顺利进行。数学老师在讲解数学计算相关知识时,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来拓展其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给同学们一些简单的口算问题,并要求他们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他们的回答,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一些奖励和惩罚。比如,全对的同学将获得老师的一份小礼物,而错误超过一半的同学将格外获得老师的口算小惩罚。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计算精度。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通过对实际操作的分析,发现很多小学学生的数学失误都是因为试题和运算程序的不完善所致。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利于培养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要把“一看、两想、三算、四证”作为基础,在进行数学计算时,首先要注意观察,使学生能清晰地看见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并保证在运算时不会出现疏忽或误会。第二是思考,当同学们看见问题后,要把问题回顾一下,想一想,用哪种公式,进行怎样的运算,是否有一种简便的运算方式。第三是计算,在计算时,要注意字迹的清晰、规范、工整、横向对齐。第四是检验,通过二次运算或反推计算,检验数字符号是否有误,在运算中有没有遗漏,以及做好修正工作。

5.强化学生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易受到各种新颖的东西的诱惑,从而使他们不愿在数学的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需要老师们在进行耐心的辅导时,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授课模式,并且在以运算规则为基本的前提下,持续加强学生们对于运算规则的认识,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计算规则,用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加强自己对于运算规则的认识,进而让他们建立起一种多样化的计算思维。

结语

为了使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需要教师进行长期的训练。计算能力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必备条件,掌握了一定的数学计算技能,将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提高其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建.浅析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年第16期.

[2] 杨立荣.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学周刊,2020年第8期.

[3] 禹宝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

[4] 陈建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5).

[5] 赵春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8,(03):131-13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