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是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应用型本科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有限元分析等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及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强调实践与练习环节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多模块的教学体系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使传统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基础知识与现代知识相互交融,并且重视实践环节,符合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知识结构与层次的要求[1]。同时,在课程资源中设计不同思政元素切入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又可以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课程的教学改革
2.1确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工程实际中力学问题的建模方法和求解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依据,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构件的设计和科学研究提供力学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具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其从事力学相关问题研究的科学素养。
2.2建立课程在线资源,并引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充分利用学习通+慕课的平台的优势,在已建立材料力学在线课程基础上引入思政教学元素。课程内容目标明确,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可以选取不同程度任务点,完成主线课程。减少课堂重复讲解,提高知识传授效率。学生“随时随地”即可学习并检测学习效果。在课程资源中设计不同思政元素切入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又可以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讲述绪论-材料力学发展史时,结合古今中外一些重大工程中力学原理运用和中国政府的“2025制造业强国战略”,达到即传达知识的同时,又能自然地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2.3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采用基于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质量检测反馈机制,使教学模式模块化。合理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教师重难点精讲、边练边讲、生平生讲、群组讨论、抢答问答等互动形式,课后增设校外工程师互动讲堂,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师案例式分析和讲解,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性[2]。
2.4建立完善的双向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借助线上课程平台和课堂活动,教师全程跟踪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案。同时,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进程,查找问题点并检测知识点掌握情况。
2.5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培训,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挖掘所教课程中的与思想相关的元素,积极地与思想政治理论融合,发挥协同育人的效应。
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预期效果
3.1课程建设可持续化。《材料力学》课程现阶段主要适用在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的线上教学第一个周期,在下个周期将回归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原有在线课程建设基础上,注重线下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和思政元素设计,进一步完善现有建设成果,夯实课程基础,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通过建立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使课程建设可持续化[3]。
3.2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化。进一步转变任课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加强混合教学培训工作,认真学期全部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高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有创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
3.3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典型育人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本课程的思政核心,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素养。注重“意识与责任教育”,推动“负责任的创新”,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锻炼。
3.4课程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模式持续推广。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机械类其他专业同期线上开放,逐步实现应用学院材料力学课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4、结束语
明确“材料力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方向,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一直是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最根本的目的。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设计理念,确立适用于本课程的思政目标包括:科学伦理、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和个人修养。把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相融合达到育人目标,同时形式教学思政双大纲课程建设[4]。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实践,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改进,使课程具有可持续性。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德才兼备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秋红,袁军亭,张俊,王景丹.《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
[2] 李延芳,苏勇,金莹. “材料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1).
[3] 王安强,赵彬,陈瑞卿. 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5).
[4] 杨林莉,胡明,任丽娜. 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思考[J]. 智库时代.2019,(26).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材料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姓名:赵传尊。出生年:1980。 性别:女。民族:回。籍贯:辽宁鞍山。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