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集聚理论的文献综述
张俊鑫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俊鑫,. 基于金融集聚理论的文献综述[J]. 金融研究杂志,2024.1. DOI:10.12721/ccn.2024.157010.
摘要: 金融业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责任,但同时也面临着金融结构不均衡、金融风险不断积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金融业难题、推进金融资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支持我国科技创新企业展开更多科创活动,已成为当前亟需面对的挑战。金融集聚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形式,代表着金融产业在空间上的特定结构。金融集聚区通常是由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创业企业等相关机构组成的地域经济区域。随着金融发展,金融资源的流动性逐渐增强,金融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关键词: 金融集聚理论;文献综述
DOI:10.12721/ccn.2024.157010
基金资助:

一、金融集聚理论

金融集聚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教授(Charles P. Kindleberger)提出的,他研究发现,金融机构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运营过程中普通存在向特定空间集中的趋势,当更多金融机构聚集在一个区域内,这些区域对于其他金融参与者更富有吸引力,随着金融产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区域的集中度会更加显著,逐渐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最终形成金融集聚现象,这种集聚形态的形成能够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交易效率,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David(1990)认为金融企业在某一特定区域集中的原因是金融产业自身属性导致的,即金融集聚现象。

二、金融集聚的动因

目前学术界对于金融集聚形成动因的研究较为丰富。国外学者较早的对金融集聚的成因进行研究。Park和Musa(1987)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将规模经济理论应用于国际金融中心成因研究上,认为规模经济体现在金融行业内银行之间的协作、金融机构共享基础设施、金融中介和投资者之间由于更加邻近而导致流通环节的减少、信息沟通的便捷等方面。Krugman(1991)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的前提下集聚经济更具有范围经济和外部规模优势,这些优势会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的集聚。梁颖(2006)研究发现,金融机构对于“空间临近”因素的重视,加速了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车欣薇等(2012)研究发现,地理因素所带来的机会成本和规模效应等是金融集聚形成的原因,集聚区域内金融企业数量的增加会带来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吸引更多的金融企业入驻,进一步加强区域的集聚水平。孙国茂和范跃进(2013)发现金融中心的形成主要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但政府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金融集聚的功能

目前学术界对于金融集聚的功能,主要聚焦于金融集聚带来的经济效应以及产业效应。

对于经济效应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金融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Levine(1999)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正向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主要原因是金融集聚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发展。Tadesse(2001)认为金融集聚能够企业获取融资的方式,提升创新能力,从而有效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水平。Kukalis(2010)实证研究发现,金融产业集聚会引发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Hassan和Sanchez等(2011)指出,打造出高效的金融集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前提和保障。国内学者也普遍认为金融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李林等(2011)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我国的金融集聚通过地理空间机制对经济增长发挥促进作用,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溢出效应,从行业业态角度看,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银行业上。类似的,潘辉等(2013)以2002-201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实体经济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经济效应在发达程度越高的区域越能得到体现。杨旭等(2020)从制度环境的视角切入,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会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而由负转正,并且这一促进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更加明显。也有部分学者发现二者之间不是一直保持正相关的。Rioja和Valev(2004)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金融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确定,在中等阶段,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向作用。赵明慧(2016)通过构建面板非线性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阈值转化特征,阈值范围内金融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超过阈值范围将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甘星和甘伟(2020)以2000-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集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随着集聚程度的加深,这种经济效应会逐渐减弱,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

对于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国外学者如Beck(2005)以54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产业发展弱化了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支持的融资限制,进而带动产业化的发展。Kabango(2011)研究发现金融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内学者也对金融集聚的产业效应进行了研究。孙晶和李涵硕(2012)以2003-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从金融集聚以及三大子行业的角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各区域的产业结构省级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银行业的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程度最大。同样的,邓向荣和刘文强(2013)也是从金融集聚的三大业态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我国东部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不明显,并且金融集聚带来的产业效应主要是通过银行业表现。朱玉杰和倪骁然(2014)从产业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发现金融集聚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这种促进效应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中最为显著。于斌斌(2017)以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受到城市规模的影响,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只显著出现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王文静和侯典冻(2019)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各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的提高,各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速度会加快。王一乔和赵鑫(2020)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区域产业升级存在促进作用,由于金融资源高度集中的区域容易出现资源过量的情况,导致产业升级效应降低,因此这一促进作用的强度与区域金融集聚水平成反比关系,金融集聚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强于东部地区。

四、结语

学术界关于金融集聚的研究较为丰富,从金融集聚的定义、动因以及效应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金融集聚作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承担着促进国民经济进步的重要责任,因此进一步从金融集聚的微观影响效应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Kindleberger,Charles Poor. 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 A Study in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

[2] 梁颖. 金融产业集聚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6,8:96-10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