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李慧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慧娟,. 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 教育实践与创新,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072.
摘要: 新时代以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应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创新,目的是提升学生获得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主要研究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 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DOI:10.12721/ccn.2022.157072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专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中西方思想政治骄傲与比较研究:(编号:21VSZ78)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民办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LJY202192348402)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基于学生视角的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路径研究(编号:JGJX2021D514);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以大学生获得感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GH21388)

在当今时代,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学改革创新研究应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与时俱进的拓展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课堂的质量与效率,让大学生真正产生获得感。

一、与时俱进拓展教学内容

通常情况下,高校大学生思政课会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并与专业课学习有机融合。所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既要保证全面丰富,也要符合现实情况,还应与时代发展相接轨,始终遵循内容为王原则,提高高校思政的内涵。

第一,高校教师应把握学生的现实需求,在教学内容方面能够进行与时俱进的拓展与更新。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供给主体,应始终能够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实际需求,做因时而进,因事而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内容接地气,才能落地生根,学生也会更具有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做到以生为本,依据学生情况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理论,让学生能够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含义,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成果与最新成果。这样一来,高校思政课才能真正具有思维力量。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只有抓住事物理论才能彻底说服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展示出鲜活性特点与时代性特点,让课堂变得具有亲和力,润物细无声的感染与启迪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坚定自我。

第二,高校思政教师应依据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优化与调整教学内容。在当今时代,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应立足于学生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问题意识,到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教师也应积极面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向学生讲授全面的事件信息,并将其作为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解决现实问题。高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分析与解释社会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理清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让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堂上有所感悟和收获。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法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应不断创新并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要想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学方法的改革必不可少,教师选择与应用哪一种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教学课堂的接受程度。因此,高校教师应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展开新的实践。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到实际教学内容。在思政理论课堂上,高校教师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等。比如说,高校思政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教授与史实有关的内容就可以选择案例教学法,并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其中融入小组讨论教学法,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感悟历史事件所体会的精神。高校思政教师若是需要在课堂上教授一些理论性学习内容,则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法或微课教学法,借助音视频等不同表现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习积极性,现高质量与高效率教学。在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之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业成为高校思政教师大部分情况下的选择。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挖掘更多的在线课程资源,确保线上课程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享受较为优质的理论学习资源。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师应注意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紧密联系,做好教学资源的衔接与教学内容的互补,尽可能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共同优势,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探索欲望。

第二,高校思政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众所周知,教育教学也应能够始终与时代接轨,才能做到不落人后,让学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在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之下,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与契机,高校教师应紧握教育教学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当今时代,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难以离开网络,互联网技术有着极强的便捷性与交互性,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的一部分,能够让他们在不同渠道获得各式各样的信息。高校教师也应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将新媒体技术视为智慧课堂的工具,通过音视频来展示复杂的理论知识,做到图文并茂、趣味盎然,让知识更加精简与清晰,提高学生的获得感。要注意的是,互联网高度自由,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教室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互联网提高自我。

第三,高校思政教师应适时为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重要,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获得感。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上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交流逐渐频繁,多方思潮涌入我国社会。但因为大学生有着思想不成熟与不稳定的特点,在思维思想方面容易受到不良引导。所以,高校教师应积极挖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实际活动的意义。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契机,整合校内外的优秀资源,让学生能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真正体会到思政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非常重要,高校思政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确保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学生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能够与实际教学内容相符,应用到一些现代信息技术,并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基于大学生获得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程》[J].科技管理研究,2021,42(08):231.

[2]张新国,王永旭,刘国强,李长亮.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1(22):53-56.

[3]王桂英.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J].作家天地,2021(21):181-182.

作者简介:李慧娟,长春财经学院副研究员,1982年12月出生,女,汉族,黑龙江省青冈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职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