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国正在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在建筑工程中进一步节约建造成本,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是目前许多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总结归纳废旧建筑材料通过回收后再加工应用于其他建筑工程具体施工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受到我国再生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再生材料的性能还达不到原生材料的水平,因此本文所提到的建筑材料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具有安全性要求较低的特征,常用于对建筑整体安全性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部位,这些部位使用可再生材料可以进一步节约资源和成本。
1再生混凝土材料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广泛运用到混凝土材料,从单一的混凝土制品到其他的混凝土混合材料产品,从混凝土平台翻边到建筑物内部的梁柱,使用过程中应用到的混凝土材料种类繁多。本文从混凝土小型砌块和混凝土砖作为研究内容阐述,这两种混凝土制品经过回收再加工后,生成再生混凝土制品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
2再生混凝土小型砌块的应用
混凝土砌块具有较多种类,根据骨料和制程工艺的区别可以分为普通混凝土砌块、蒸压加气气块和轻骨料混凝土砌块等,根据抗压强度和混凝土砌块的密度又可以分为承重砌块和非承重砌块,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再生混凝土小型砌块材料在实际的建筑围墙和非承重墙体中的应用。
2.1再生混凝土小型砌块应用于非承重墙体
建筑非承重墙体的作用是进行分隔和维护,因此一般会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搭建不会起到主要的承载作用,因此对于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影响较小,对建筑物的保温防水和隔声等性能没有影响,因此在搭建分隔或围栏墙体过程中,不需要采用一些使用自然资源制备的原生材料,可以利用再生混凝土小型砌块代替成本较高的原材料。
2.2再生混凝土小型砌块应用于围墙
再生混凝土小型砌块除了可以应用在建筑物的非承重墙体中以外,还可以应用于边界围墙的搭建中,大部分的围墙结构形式都是采用上部为金属隔墙下部为小型砌块矮墙的方式,上部的隔墙由铸铁材料或钢材料构成,下部由于需要搭建矮墙,出于对建筑围墙隐私的需求,需要全部采用小型砌块搭建,但是无论是哪种结构形式的围墙,整体的高度都不会太高。基于围墙的结构形式和高度较低的特征,可以采用再生混凝土小型砌块进行搭建,不仅不会影响围墙的分隔隐私保护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成本。
3再生混凝土砖的应用
混凝土砖和混凝土砌块的特点相同,种类方多且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人行道和装胎膜处使用到的再生混凝土透水砖和实心砖。
3.1再生混凝土砖应用于人行道
人行道在建设过程中采用透水砖可以减少暴雨季节发生径流的现象,也可以促进地面上的水流快速渗透进地下,从而补充人行道周边的地下水,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从人行道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固性方面考虑,人行道的主要作用是供人群行走,少数情况下会出现自行车手、推车,一般小型汽车和其他大型汽车不会在人行道上通过,因此在铺设人行道时需要承受的载荷要求较低,因此可以选择再生骨料混凝土透水砖进行人行道的施工,可以完全代替原材料所制的混凝土透水砖。
3.2再生混凝土砖应用于砖胎膜
再生骨料混凝土可以制备成透水砖以外,还可以制成实心砖,实心砖可以替代原生材料的混凝土实心砖构成砖胎膜。砖胎膜是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砖砌筑成的模板,砖胎膜代替传统的木制模板,可以进一步为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定型环节起到重要的作用,通常应用于地下混凝土的浇筑,比如在进行井坑和一些难以拆除模板的地方。之所以使用砖胎膜在一些地下部位进行模板的搭建就是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水处理的方便性,由于防水方式一般是迎水面防水,需要在铺设防水层的同时将防水层附着在相应的模板上,从而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如果铺设模板时采用常规的木质模板,由于木材质量较差,容易受到潮湿或伸缩出现变形的问题,导致在浇筑以后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满足地下建筑的防水防潮基本需求,采用砖胎膜在地下部位设置相应的模板,可以提高防水层的性能。此外由于装胎膜并不需要起到承担荷载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选用再生骨料混凝土时新装替代原材料。
4再生混凝土碎渣应用
混凝土材料是所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比如在建筑物的墙体,梁柱等结构施工过程中都需要采用混凝土材料。目前我国正在处于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新时期,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许多老旧和废弃建筑正在处于拆迁建新楼的阶段,大多数老旧废弃建筑拆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混凝土材料,这些混凝土材料都是以碎渣和碎块混合形式出现的,因此在拆除过程中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清理时也会消耗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在我国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许多历经不同的碎石进行地基铺设,此时就可以将拆迁楼房过程中的废旧混凝土回收或打碎运用于这些工程中,从而减少道路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投入。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资源虽然丰富储量大,但是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因此人均资源量较少,长期处于资源短缺的状态中,由于城镇化建设工程正在稳步实施,在建筑工程项目具体施工中会出现许多资源的使用和浪费现象,为了进一步节省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在一些不会起到重要作用的建筑部位使用老旧建筑拆除过程中收集到的废旧建筑材料经过回收加工生成的再生材料。建筑工程中使用再生建筑材料不仅可以稳定国内资源的储量,还可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家龙,苏少青.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初探[J].辽宁自然资源,2020(10):41-44.
2.张宾.基于多源数字遥感影像的“两维”监测服务体系[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110-112.
3.诸燕.新形势下关于自然资源监测的思考[J].环境科学,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