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能够适应未来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对初中物理而言,核心素养包含了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注重知识迁移,实验教学贵在求活
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构建物理实验基础知识体系,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重视融会贯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开放性实验题,使物理实验“活”起来。比如,初中物理《探究水的沸腾》,这个实验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会运用沸腾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物理教师以生活健康为背景材料,设计情境新颖、内容广泛的实验环节,让学生观看巫师从油锅中捞物的视频,其实这并不是神功,只是利用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来蒙骗人。再给学生提出纸锅烧水的猜想,请学生去解释其中的原因。教师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演示录像,让学生有了极大的兴趣。再引导学生思考,太空中的水沸腾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引导初中生对前沿科技的了解,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拓宽实验渠道,实验教学贵在求异
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养,是每个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运用创新思维,不断拓宽实验渠道,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手段等方面入手,使创新思维得到启迪,培养物理实验的求异思维。比如讲初中物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在课堂上学生都知道了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索,能画出力臂,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做实验前物理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动画片《海尔兄弟》翘大石头的片段,让学生有进行实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工具是杠杆?学习氛围被调动起来,此时物理教师没有按照旧的模式去组织学生实验,而是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实验的一部分,让学生根据要求去补充实验方案,使实验过程完整无误。这种方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在补充方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把握。
三、探索实验演变,实验教学贵在求变
灵活演变物理实验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初中物理教师善于对传统物理实验进行演变,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实验演变包括演变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实验模式,不失时机地对初中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发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讲解初中物理《测小灯泡的电阻》时,要求初中生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能准确读数据,会设计简单的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在实验的时候,物理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设计不同的电路图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最终查看所测量的结果是否相同,学生都活跃起来,纷纷动手设计电路图。物理教师要加强巡查和指导,减少学生连接电路时的错误,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知道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作业,探索电流表内接结果会有什么不同,为发展初中生的物理索养搭建舞台。
四、注重知识融合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物理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对核心素养完整的理解,应包含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两个部分的核心素养构成人的完整核心素养。知识本身是不分学科的,人类生活是综合体,问题解决往往需要知识整合和能力融通才能达成。学科间的知识需要整合,学科内的知识也需要整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知识在精不在多,它需要加工和整合。当前,在国内外比较活跃的STEAM教育,就是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融合在一起。
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全面、完整的核心素养,应当整合跨学科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课程是整合跨学科资源的有效途径。跨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获取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直接目的。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是生活世界,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心理经验和生活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渗透,在学生的文化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智力发展和道德成长相统一,教学组织形式应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形成合作、包容的心理品质,教学过程应该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应该有利于形成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品性。
五、强化科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形式,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科学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感官所得到的信息与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
杨振宁教授谈到他成功的奥秘时曾说:“要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具体事例的归纳概括,特别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从表达中把握学生的思维过程,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并用“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想到的?”“能把你的想法说得更清楚一些吗?”等沟通语言促进思考,逐步培养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发现物理规律、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物理教学要求教师要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应用能力、学科素养、生命品质,这才是“教书育人”的教学宗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意识,从他们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和真实情境入手,为他们所开展的科学探究创设时间和空间,解决真实的问题;要为学生创设真实鲜活的学习情境,力避“满堂灌”,要能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课堂,重视生成与预设的完美统一。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方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得能促进发展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结论:实验教学作为学生理解理论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需要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实验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完成知识积累的同时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文良.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利与弊[J].考试周刊,2020(26):125-126.
[2]王悦.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6):47.
[3]王雪.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1):248+250.
[4]梁喆.融合STEAM理念的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以“光的折射”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