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和培育路径研究——以某医科大学为例
吕永芸1 高萍丽2 丁雪茹3 杨钰玲4 张莲5 徐芳1 赵田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吕永芸1 高萍丽2 丁雪茹3 杨钰玲4 张莲5 徐芳1 赵田甜*,. 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和培育路径研究——以某医科大学为例[J]. 国际教育论坛,202211. DOI:.
摘要: 本研究以某医科大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依据劳动价值观的四个构成维度,通过自编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取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对劳动分工的认识、劳动荣辱的认识有差异;少数民族、党员(预备党员)对劳动目的、劳动分工的认识显著高于汉族、非党员学生。劳动教育和劳动价值观培育活动对大学生劳动价值有积极影响,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挖掘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学科专业特点,重视多方联动推进劳动教育实施,创新劳动教育方式。
关键词: 劳动教育;劳动价值观;医学生
DOI:
基金资助:

青年铸就伟大理想,青年担当历史使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良好的劳动价值观,才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才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中华民族自豪的新奇迹[1]。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多元文化思潮与多种价值观并存,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形成挑战[2]。近年来,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淡漠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引起了热议和关注,对于边疆的医学生是未来云南边疆医疗卫生系统重要的主力军,也是发展高水平医疗卫生事业的先锋。因此培养高水平医疗卫生人才,塑造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念是尤为重要的。

本研究通过对某医科大学劳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探究在施行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优化培育路径,为提升医学院校大学生劳动素养和能力,为劳动价值观的塑造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在查阅文献和测试讨论和修改的基础上,以劳动价值观的四个维度[3],编写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和培育路径研究调查问卷。2023年9月-11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大学生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问卷调查,共计回收730份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公共卫生学院大学生730人,其中男性223人(30.55%),女性507人(69.45%);独生子女210人(28.77%),非独生子女520人(71.23%);农村户口465人(63.70%),城镇户口265人(36.30%);少数民族215人(29.45%),非少数民族515人(70.55%);学生干部259人(35.48%),非学生干部471人(64.52%);中共(预备)党员70人(9.59%),共青团员532人(72.88%),群众128人(17.53%)。

2.2 劳动价值观差异分析

2.2.1 医学生性别、民族、生源地以及是否为党员(预备党员)在劳动价值观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女生对劳动分工的认识(M=8.93)和对劳动荣辱的认识(M=8.81),显著高于男生对劳动分工的认识(M=8.76)和对劳动荣辱的认识(M=8.36),医学生性别对劳动分工和劳动荣辱的认识有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医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对劳动目的的认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

汉族对劳动目的的认识(M=6.94)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对劳动目的的认识(M=6.83),少数民族对劳动分工的认识(M=8.99)显著高于汉族对劳动分工的认识(M=8.84),是否为少数民族对劳动分工的认识有差异(P<0.05)。是否为少数民族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对劳动荣辱的认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

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劳动荣辱的认识(M=8.69)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M=8.65),医学生生源地对劳动荣辱的认识有差异(P<0.05)。医学生生源地劳动意义的认识、对劳动目的的认识、对劳动分工的认识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

党员(预备党员)对劳动意义的认识(M=8.86)和对劳动分工的认识(M=8.74)显著高于非党员对劳动意义的认识(M=8.80)和对劳动分工的认识(M=8.67),医学生是否为党员(预备党员)对劳动意义和劳动分工的认识有差异(P<0.05)。医学生变量在检验变量对劳动荣辱的认识在t统计量上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2.3 劳动教育对医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2.3.1 专业课、公共课、班级导师和辅导员老师劳动教育频次影响的差异分析

将专业课、公共课、班级导师和辅导员老师对医学生的劳动教育频次在医学生不同层面对劳动价值观的理解编码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包括ANOVA和平均值相等性稳健检验进行分析。发现专业课、公共课、班级导师和辅导员老师对医学生的劳动教育频次在医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四个层面上都有显著差异。通过最小显著差异法和塔姆黑尼法进行事后比较发现,专业课、公共课、班级导师和辅导员老师经常性进行劳动教育对医学生劳动价值观中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对劳动目的的认识都起到了正向影响,显著高于偶尔提及和基本没有提及;对医学生劳动价值观中对劳动分工的认识、对劳动荣辱的认识都起到了正向影响,显著高于偶尔提及、基本没有和从未提及。医学生受到经常性劳动价值观教育在劳动价值观的四个层面均高于其他频次的学生,说明专业课、公共课、班级导师和辅导员老师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频次对医学生劳动价值观养成具有重要影响

2.3.2 学校开展有关劳动价值观培育活动影响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学校开展有关劳动价值观培育方面的活动开展频次”的三个程度进行赋值,用平均值相等性稳健检验进行分析并用塔姆黑尼法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得知学校开展不同频次的活动对医学生劳动价值观四个层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在劳动价值观四个层面上A的学生劳动价值观最高,C的学生劳动价值观最低。

2.3.3 学校开展劳动价值观培育活动效果影响的差异分析

学校开展劳动价值观培育活动效果对劳动价值观四个层面均有显著差异。经LSD法进行事后比较发现,在劳动价值观四个层面,A的学生劳动价值观最高,D的学生劳动价值观最低;在对劳动意义的认识方面,A的学生劳动价值观最高,C的学生劳动价值观高于D。

表1  学校开展劳动价值观培育活动效果对医学生劳动价值观影响的差异分析

检验变量

开展活动效果

N

平均数

标准差

F检验

事后比较

对劳动意义的认识

A

259

4.52

0.625

6.265**

A>B

A>D

C>D

B

189

4.32

0.705

C

200

4.46

0.693

D

82

4.21

0.680

对劳动目的的认识

A

259

4.57

0.741

6.062*

A>B

A>C

A>D

B

189

4.33

0.825

C

200

4.39

0.872

D

82

4.21

0.733

对劳动分工的认识

A

259

4.56

0.731

5.659**

A>B

A>D

B

189

4.30

0.817

C

200

4.37

0.898

D

82

4.30

0.661

对劳动荣辱的认识

A

259

4.29

0.883

7.189**

A>B

A>D

B

189

4.08

0.831

C

200

4.16

0.863

D

82

3.79

0.952

注:**P<0.01,表中A是“活动内容充实,效果很好”,B是“活动形式单一,效果较小”,C是“活动流于形式,不够深刻,没什么效果”,D是“说不清楚”

2.4 医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

2.4.1 高校劳动价值观培育现状

本次调查中,有40%的学生表示他们所在学院经常开展劳动教育相关活动,有49.32%的学生表示只开展过一两次,有10.68%的学生表示他们所在学院从来没有开展过;而对于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课程的方式,大部分学生比较倾向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极少部分学生选择学校、学院官微发文。入校以来,有53.01%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学校劳动教育岗,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名额有限,但自己很愿意去。有62.05%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够重视新时代劳动价值观的培育。

2.4.2 劳动价值观近况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在家期间每天都能进行一定的劳动,帮助父母减轻负担,而且,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认真履行劳动义务,保持宿舍卫生,并且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都保持着积极的劳动态度。有55.07%的大学生经常自愿地参与家庭劳动,有21.92%的大学生偶尔做家务但是因为父母要求,有19.04%的大学生经常自觉自发地做家务,仅有3.97%的大学生从不参与家庭劳动,由父母或保姆承担。有54.25%的学生表示当宿舍很乱的时候会自觉主动地打扫,有34.38%的学生表示当宿舍很乱的时候会提醒值日的同学打扫,有5.07%的学生表示当宿舍很乱的时候选择视而不见,有1.51%学生表示当宿舍很乱的时候会发牢骚,抱怨。另外,有29.59%学生所在的宿舍一周打扫卫生次数是5次以上,有37.67%学生所在的宿舍一周打扫卫生次数是3~4次,有30.82%学生所在的宿舍一周打扫卫生次数是1~2次,有1.92%学生所在的宿舍一周打扫卫生次数是0次。

3 结论

3.1 劳动价值观差异性

不同性别、独生与否对劳动分工的认识、劳动荣辱的认识有差异,这一结论与郑银凤的[4]研究结果一致。女生和男生的劳动价值观存在差异,且女生高于男生。自古以来,勤劳都是女性的形象代言词,女性更热衷于参加劳动[5]。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避免性别上的劳动观偏失。本研究中的群体为00后大学生,90后、00后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出生条件优越,往往没有吃过苦,加之家庭的溺爱,娇生惯养,导致不尊重劳动价值,劳动没有意义等意识出现[6]。

不同民族、政治面貌的劳动价值观念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党员(预备党员)对劳动目的、劳动分工的认识显著高于汉族、非党员学生。研究对象中学校的学生生源大部分来自云南省内,属于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聚集。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一般都是以比较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但是劳动力总量是非常丰富的。少数民族学生对劳动具体目的和实际开展更为了解,而且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力劳动中。这也是为何不同生源地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劳动荣辱的认识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学生,但他们对劳动意义、劳动目的、劳动分工的认识没有显著的差异。提到劳动教育,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在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当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甚至会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他们认为劳动贯穿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必要在学校教育当中再次进行强调。由于受到环境的局限,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可能无法像经济发达地区那样,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大学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他们仍然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非常浅显。大学生要成为党员(预备党员)必须经过严格选拔标准和严谨的选拔过程。他们对劳动目的、劳动分工的认识显著高于普通的学生。

3.2 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培育路径

3.2.1明晰“三全育人”意义,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劳动价值观[7]。高校教师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专业课、公共课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一环。教育者需要提高自身的劳动教育话语水平,多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关于劳动观的理论研究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史100年来对于劳动教育的经典理论[8]。同时对这些内容进行合理加工,实现易懂和大众化,帮助学生理解,活学活用。

由于诸多原因,我们过去的人才培养十分注重德智体美,劳动育人功效没有得到相应重视。要明晰劳动育人的全方位育人功能,从教育者做起,引导好学生的劳动观。同时可以运用新媒体、短视频等平台为教育宣传媒介构建网络劳动育人平台,积极宣传正能量劳动价值观。

3.2.2 重视家−校−社联动,多路径推进劳动教育实施

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大工程,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最正式和最为系统的场所,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天然场所,社会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9],三者需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和互补,共同挖掘家庭生活中、学校教育中、社会实践中的劳动元素。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对接、挖掘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因为他们能够给教育双方提供众多的实践与教学资源,满足师生多样化劳育需求,形成全环境育人的教育局面。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地位,推进家校合作,同向育人。

3.2.3 挖掘劳动教育资源,加强学生创造性劳动实践经历

高校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文化的学习,还应加强大学生的劳动实

践能力,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并掌握必备劳动知识技能,从而能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带领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为每个学院或者班级划定公共区域进行义务劳动;契合特殊节点等活动,引导学生实际参与到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中来,充分培育他们的劳动技能,营造良好的校园劳动氛围。

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充分挖掘学科专业特点与元素,创新劳动教育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0]比如开展“专业+劳动”的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医学、理学创新创业、专业实践将结合等等,将劳动与学科特点紧密相扣。同时还可以将思政讲师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相结合,在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劳动元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02).

[2]于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及教育路径研究[D].山东:山东理工大学,2022.

[3]周硕,李鹏鹏,黎祖锋等.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J].公关世界,2022(9):109-111.

[4]郑银凤.“90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

[5]况小雪,陆晓清,蔡佩瑜,等.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77-86.

[6]李兰.经济大发展下的“00后”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现状研究[J].经济师, 2022(6):35-37.

[7]胡君进,檀传宝.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经典文献的研析[J].教育研究,2018,39(5):9−15,26.

[8]周强,熊冕,秦治国.“00后”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及教育引导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6(1):83-88.

[9]张志坚.学校,家庭,社会对高职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2,20(2):69-75.

[10]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8-09-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