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过渡时期,学生在此时期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能影响他们更高阶段的学习效率。只有教师引导学生扎实地学习初中知识并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相关学业。在初中阶段,由于物理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都对此学科较为陌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物理的学习。在此篇文章中,笔者将重点论述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并简要阐述教师如何利用此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实验教学意识相对较弱,示范性稍强
大部分物理教学过程中未能够真正实施实验教学主要是由于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存在少许的危险性以及复杂性,这一因素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实验,因而教学时更多的是由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旁观看,导致实验的示范性较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训练,且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形态过程。
(二)教学方式较少,相对单一
在对以往物理课堂的观察中不难发现,教学过程普遍是以教师讲述教材内容,进而为学生展现实验效果,与学生的互动相对较少,往往是学生以听讲为主要学习模式,但是否真的掌握了教材内容则无从得知。除此之外,物理的学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学科的重要性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较弱,且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因而教师仍未采用更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式停滞性较长。
(三)实验设备及设施相对缺乏,不够完善
由于校园内的实验设施及设备等并不完善,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往往无法完整地组建起来,进而导致实验课程不能有效进行下去。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向学校反映此类情况,学校也应当对于学生的实验教学加强重视,对教学过程中缺少的实验器材进行补充,从而为学生的实验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创新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时,物理教师可按照实验要求与实验目的,让学生以此对实验方案进行自主设计,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式,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对实验的解决方案进行多样探索.并筛选出最佳的方案,注重实验操作的优化,促使实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通过开放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方案进行自主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还能使教师对于学生的束缚得到有效减少,防止学生的思维出现固定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形式与思路进行积极拓展,调动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以此使学生勇于尝试与创新.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能轻易的否定学生.在学生的想法与思路不正确的时候,物理教师需积极纠正与指导,让学生积极的进行自主创新与探索.同时,实验教学时,物理教师还需鼓励学生勇于突破教材中关于实验开展的束缚,对实验器材实施开放,指导学生按照实验目的及要求,对实验实施设计,并用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进行替换.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物理教师需大胆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写出实验报告,以此对自己的实验理念与思路进行陈述,展现出自己的实验亮点,并对实验当中不足的地方实施反思与总结.例如,在进行“声音传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一个闹钟放到玻璃罩里面,在让学生观察此时的闹钟声音.之后,教师利用一定的器材,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慢慢抽走,再让学生对这一过程中的声音变化进行观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就改变了传统课堂沉闷的教学氛围,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更加活跃.而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进行探究,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问题引导,发散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照物理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上的实验方案和步骤开展实验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无法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必须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物理实验方案、确定物理实验步骤等,促使学生在开放性的物理实验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以“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时候,就将带有滑动变阻器的实验连接图展示在学生面前.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起到哪些作用?不同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未直接给出实验方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商量的形式,共同设计物理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等,最终促使学生在开放性的物理实验探究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将抽象无法理解的知识直观化,以便于学生理解.物理实验作为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按照--个主题实施探索,在相应的空间中将事物变化的过程进行展现.因此,物理教师在具体实验中,需设计科学的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并.按照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出应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例如,对《物体的沉浮条件与应用》实施教学时,物理教师可提前准备一盆水、泡沫.鸡蛋开展实验,具体实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泡沫鸡蛋都放在水中,结果显示泡沫浮于水面,鸡蛋下沉,此时,教师可提问:“鸡蛋为什么下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并获得准确的结论.通过物理实验情境的合理创设,不仅可以使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物理知识,并使学生实现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将实验融入课堂中,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大的作用,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此之外,实验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中较为抽象的内容,将重点以及难点的困惑通过实验过程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更加全面地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总之,实验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因此,物理教师应当对其高度重视,以利于学生学习物理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李骏.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97-298.
[2]马晓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及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2):146-147.
[3]郑晓伟.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