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机械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开设机械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们,也在紧跟形势,调整思路,设置更加专业高效的教学活动,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开拓学生创新能力,为培养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机械技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一、职业院校机械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仍旧采用传统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机械教育类的专业课程都是理论性很强的概念知识,诸如《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液压与气动技术》等。机械专业的理论课程比较深奥,如果没有良好的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很难清晰理解。但是目前很多课堂教学模式仍旧采用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归纳,学生只能艰难记忆,却不能透彻理解理论知识的真正含义,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课堂教学与实际岗位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无法良好衔接
职业院校机械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不同于学生的基础教育,它更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相关技能的精准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企事业的对应岗位上却无法胜任,在社会发展中找不到自己的就业位置,造成毕业生不能顺利融入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三)教师教学观念和知识水平相对落后,影响教学质量
职业院校的大多数教职工,几乎都是毕业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掌握了较强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机械设备操作经验,有的教师是来自于企业的高级技工型人才,拥有熟练的机械操作经验,但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所欠缺,影响了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
(四)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设施不健全,设备落后,不能发挥实际效用
虽然职业院校机械教育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校内都建有实践教学基地,供学生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由于长期没有更新,导致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应用在教学中,不能发挥实际效用。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技能是落后的,无法和实际社会发展中的技能匹配,导致无法学有所用。
二、职业院校机械教育专业教学策略研究
(一)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规划
新的发展形势下,教师首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教学方面,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重点,分清主次,可以对一些不符合社会实际发展的相关内容有所删减,引导学生掌握更新更精准的理论知识。对无用信息的删减,可以减少学生对此方面的关注,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学习记忆。在活动设置方面,教师要选用合理有效的实践活动,来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活动设计要紧贴课程题目,专业专项展开课题研究。同时可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例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机械零件模型,让学生对机械零件有一个直观感受,看懂机械零件,认识零件名称,了解零件功能,在脑海中构建一个零件组合系统。通过三维软件展示零件立体造型,结合切割技术,让学生认识零件内部结构,对机械零件有了由表及里的认识,同时在脑海中不断刻画零件模型,加深记忆。在熟练了解机械零件基础上,结合动画演示,向学生传达零件的组合方法和模式,学生边看边学,在头脑中形成机械立体结构图,锻炼空间思维能力,为之后的看图和制图教学做好铺垫。《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基础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融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后,可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来检验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零件构造制图设计”活动,学生可以分组完成,由基础好的带动基础差的,提升总体教学效果。实践活动务必展开真实探讨,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探索,加强师生和生生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这种以目标任务为驱动,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的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理论知识不拘泥于书本,加强了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知识的传授模式和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职业院校要加大对教学设施和教职工综合技能的投入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专业人才。机械制造化水平不断提升,机械设备和工艺技术日日更新,职业院校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基地实践活动设施,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加实用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参观基地教学设备,亲自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增加对机械教育专业的课程热爱,培养学习热情,对以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发展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教职工,定期开展专题教研交流活动,聘请专家或专业工程师指导教师实践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职工综合技能素质,为培养符合机械化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做好保障。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一种优秀的智力特征,是现代社会职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迭,机械制造工艺技术不可能一成不变。在未来时代发展中,只有掌握了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就掌握了制胜的核心力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创新探索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学生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职业院校与对口企业的联合,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好输送
对于职业院校与专业对口企业的人才输送,需要学校做好把控工作。首先学校要对企业现有资源和发展做好分析研究,确保学生有明确职业发展规划。其次,对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工作情况有所跟进,掌握学生实际就业情况。最后,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调整,职业院校也要适时进行规划,设立符合学生学业和工作发展需求的就业模式,做好企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职业院校的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就业而进行的教育,学校与用人企业合作发展,能够构建一个生产、销售、科学技术研究的共同发展平台,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收益的双赢局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教育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仍然有着很大差距,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与实际岗位需求无法顺畅衔接,需要广大职业教育的同仁继续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作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关注此问题的专家学者有所启发,为未来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开展提出更多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