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最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再以“掌握历史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是紧紧围绕“历史五大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循序渐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1]。在这一过程中,基于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学的知识点等相关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时代比较久远,并且无法再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史料阅读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有效的阅读中捕捉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在观察和分析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其材料阅读能力,最终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材料阅读能力的原因
首先,历史学科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相对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研究的内容更加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类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还受到历史时空的影响,不同的知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加大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难度,因此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并不利于培养其主动阅读的意识。其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更加灵活[2]。学生学习历史,最先考虑的是怎样用所学知识来应对考试,考试成为对学生接受教育的效果进行衡量的唯一标准。在高中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科考试的重点都能追溯到教材中某个章节的知识点上,学生能够较为容易地通过课本教材获取到问题解决的关键。但是在历史课程学习期间,由于人类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历史史料,学生需要认真阅读和仔细思考,才能够发现其中的历史知识和规律;再加上历史高考所用的史料内容、形式非常灵活,因此虽然学生通过这些试题依稀可见教材的身影,但却不能和历史知识建立起联系,导致学生难以适应。
二 基于材料阅读能力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教材是历史教师实施教学的根本依据,自然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主要阅读材料,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同时,教师需要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实质含义。阅读材料不仅是文本类型的材料,还包括图像类的材料以及统计类的材料,教师要善于应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灵活运用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教师也不必将讲课内容局限于教材中,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课堂进行适当的扩充,并结合材料设计有层次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有效的阅读素材中开动脑筋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有效加工能力。针对“近代中国的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变动对人们生活构成的影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本材料,让学生思考概括进而得出服饰、饮食、礼仪以及建筑方面的变化。而在进入深入学习后,教师则可以结合教材以及互联网中的图片阅读材料,例如展示不同时期的人的衣着风格图片,重点展示中山装,让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图片信息,同时与文本阅读资料相结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理解,实现以图读史、以图解史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阅读素材,引导学生深入联想与思考,进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社会变化的内涵。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历史阅读习惯,主要包括:主动性、专注性、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做笔记等[3]。学生唯有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历史阅读习惯,才能逐渐将其内化,使其成为一种阅读能力。首先,增强学生的历史阅读目的和动机。心理学家研究结果显示,强烈的动机是习惯养成的关键。尤其是针对历史阅读来说,本身就不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事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要拥有极大的耐心、决心。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要增强学生的阅读目的性和动机,促使学生在明确阅读动机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其次,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针对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阅读文本的难度逐渐增加,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比较高。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应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引领学生在明确的阅读计划指引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读思结合。面对历史学科素养下的内容,教师在指导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时,应指导学生在历史阅读的过程中,经常动脑思考,结合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并结合问题从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针对阅读中无法寻找到的答案,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灵活借助多种“工具”,包括教师、同学、网络、工具书等。如此,学生在读思结合的过程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针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我们所选择的阅读方式也会存在着差别,侧重点不同。所以教师面对不同材料的时候要学会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教师在进行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阅读,让学生明确阅读后我们要掌握的信息是什么,这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整理有用的信息,才能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效率。比如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里面涉及到的学习延伸部分,教师在让学生对这一段文字进行阅读时就应该在阅读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的重点是什么,让学生能够做好阅读的标记。除此以外还有地图阅读的方法。因此有一些历史事件会涉及到具体的时间、地点还有背景,会配上一些有关的历史地图。所以在对这些材料进行阅读的时候不仅仅要能够学会阅读文字,也要学会阅读地图。而且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地图让学生将每个地图上的地点的知识进行串联记忆。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高中这个关键时期来对学生的材料阅读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习惯,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智萍.高一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22(02):141-144.
[2]马金宝.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的研究[J].学周刊,2022(06):47-48.
[3]贾凡. 基于材料阅读能力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