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工艺方法浅析
王健1 张伟2 王静3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健1 张伟2 王静3,. 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工艺方法浅析[J]. 新材料,2023.11. DOI:10.12721/ccn.2023.158305.
摘要: 本文对铁路工程机械车辆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工艺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工艺方法,调整工艺流程,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 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工艺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8305
基金资助:

铁路工程机械车辆制动系统主要由空气制动系统、基础制动系统、撒砂装置、手制动装置等组成。其中,空气制动系统遇到寒冷天气,管路内空气极易形成水滴,甚至结冰,长期如此,造成管路内壁锈蚀,影响车辆制动性能,存在行车安全隐患,目前,为解决此隐患,制动管路外部包裹了防寒材料,该技术升级成为车辆制动系统的标准配置。

1 问题的提出

包裹防寒材料时,部分管路存在防寒材料无法包裹(见图1)、包裹质量差(见图2)情况,该质量缺陷对制动系统性能和铁路运行安全造成安全隐患,另外作业效率较低,已经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工序之一。5.png图1  无法包裹的管路                                                                                                                           图2包裹外层开胶

2  原因分析

2.1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工艺要求

制动管路防寒材料由橡塑海绵防寒管、夹筋铝箔胶带组成,包裹时,首先根据管路的外径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将其套在管路外壁上,保温层两端用扎带绑扎。其次,将夹筋铝箔胶带外层防护材料有黏性的一面贴在保温层上,通过缠绕的方式从管子的一端到另一端,直至把保温层完全包裹起来。缠绕锡箔纸时,每一圈将前一圈覆盖10mm左右,完成后要求外防护层平整、无褶皱、粘贴牢固。

2.2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工艺过程分析

包裹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工序在制动管路上车安装后进行,制动管路固定后,距离底架约10mm;部分制动管路在底架上并排布置,管路间距离约50mm,布局极为紧凑(见图3),缺乏包裹作业空间。6.png图3车下制动管路布置图

2.3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作业过程分析

操作者包裹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在车辆底部进行作业,离地高度仅1.5m,无法完全直立,另外,底架上大部分设备已经安装完毕,作业空间不足,存在干涉情况,影响作业质量、效率。

经过上述分析,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工艺要求较高,现有作业模式已不能满足。

3  解决方案及效果验证

为了解决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不全、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作出了以下改善:

3.1优化工艺流程

将管路防寒包裹工序由车上作业调整至管路制作、清洁完成后进行,即管路在上车安装前完成包裹,经测量车上管夹位置,提前预留该部分位置。

3.2制作专用工装

制作专用工装,与被防寒材包裹制动管路连接,旋紧锁紧螺栓,一人旋转管路,一人手持有黏性的外层保护材料向管路的另一端匀速移动,从而实现了整个制动管路的防寒材料的包裹。

专用工装及现场作业图分别见图4、图5。7.png图4专用工装                                                                                                                                 图5现场作业

经过数台车验证,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质量、效率明显提升,该工序已经不再是整车瓶颈工序,改善后的整车制动管路见下图6、图7。8.png图6风缸连接管路                                                                                                     图7底架管路

4  结束语

经过上述分析及验证,制动管路防寒材料包裹质量缺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产效率明显提升,提高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GB/T 10082-2010 重型轨道车技术条件

【2】TB3520-2018铁路大型养路机械 钢轨打磨车

【3】TB/T 2180-2018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检修作业车

【4】GB/T 14976-2002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5】GB/T 34107-2017 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用精密不锈钢无缝钢管

作者简介:王健(1990.3-),男,汉族,山西晋中,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机械车辆。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