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抽象思维对学习高中物理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建立抽象化的知识体系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关键点就在于优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点时期,教师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模式优化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掌握抽象化理论知识的内涵所在,进而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养成抽象思维能力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目标。虽然大多数的教师能够了解到提升学生抽象思维水平的重要性,但是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很多教师仍然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调整以及创新优化,无法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展现出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也没有将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提上日程,导致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无法得到显著提高,从某种程度来说,也阻碍了高中物理教学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性突破。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途径
1围绕学生的差异开展教学
教育改革后,课堂主体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师是课堂的中心,而现在是教师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曲线运动”一课中有两个教学要点: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二是曲线运动的条件。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多是进行简单的理论推导,就将得出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虽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式,但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曲线运动的视频,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运动有哪些共同点,随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曲线运动的定义。由于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对曲线运动的定义不够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频展示水滴从雨伞中飞出,以及用切割机切割钢铁产生火花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雨滴和火花的运动轨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提升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圆周运动”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用细线的一端系住粉笔,粉笔在竖直卡片内绕细线另一端做圆周运动。教师演示后,让学生观察粉笔的运动轨迹,并将运动轨迹画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总结圆周运动的概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关于圆周运动的实例。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3增加物理实验课时
教师可以适当增加物理实验课时,引导学生主动操作物理实验。值得注意的是,物理实验的高效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学校需要建立设施完备的物理实验室,保证每个学生可以拥有独立的实验器材,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完成物理实验。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让实验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教师应提前给学生发送预习提纲,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对公式、定理、猜想等有初步的了解。这样教师可以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课时,要提前准备纸带、打点计时器等实验器材,并进行示范操作,将实验器材一一安装好,学生则要认真观看,并按照教师的操作流程自行安装实验器材。实验过程中,学生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的附近;接通电源后,重锤带着纸带下落,打点计时器也会在纸带上打好点。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学生要重复做几次实验,根据实验获得的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部分学生在做实验时,会因为操作不当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误差,教师不应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学生在回忆操作步骤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4建立思维导图,加强物理知识衔接与联系
为了规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基础概念理论知识混淆的问题,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和带领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并将其作为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重要媒介,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建立出更加科学合理同时牢固的知识体系,对各个单元中所存在的知识点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学习。举例来说,在教学牛顿运动定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掌握牛顿定律的真正含义,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正确了解三项定律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系统化以及集中化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确保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二次复习,加深学生的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5以概括能力培养抽象思维
日常教学中,每当教师在讲解解题思路或方法时,学生一片寂静,表面看似学生在吸收和理解,实则不然。很多学生无法直接消化理解所讲内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习题内容,故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首先,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突破点,引导学生在解题时找到已知条件和线索,发现隐藏的关键信息,最后得出结论。例如,教学“运动的快慢”时,引导学生掌握速度的定义并运用其公式计算,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应用方法。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联想生活中关于运动速度的物体(火车、轿车),学生在举例过程中就会提高概括能力。此后,依靠概括与抽象思维共同作用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6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深入探索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展开严密的逻辑思考,在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对未知的学习内容或者一知半解的学习内容产生疑惑,但是这些疑惑往往都是因为学生在课下做题或者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场景中遇到才想起的,因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在课下抓住疑惑和灵感的能力,即使是对于浅显的生活场景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深入探索,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以光的折射为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否在鱼缸中看到过水中的鱼儿与所处的实际位置并不相同?”将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并阐述,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这种无形中的融合,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当中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随着思维的运转而解决疑惑,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结语
为有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应强化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地更新自身理念;深入分析教材,找准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切入点;优化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入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交流互动以及加强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物理知识体系等,通过采用以上策略,切实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春玲。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20(S1):80.
[2]任明鉴。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