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是思维性、抽象性、实用性、前瞻性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相较于其他科目,物理具有更强的思维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以正向思维来学习外,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来思考,从而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一、将逆向思维应用于概念教学中
初中学生刚学习物理,这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时基于物理学科逻辑性、抽象性强的特点,这一点在概念的学习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概念学习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所在,是学习和应用其他物理知识的前提,教师必定不能让学生死记概念。而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来进行理解和记忆能够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于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压强》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压强概念的学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来进行理解和记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构建来引入压强的概念,在引出压强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概念提取出关键点帮助学生分析,包括压力、受力面积,以及压强大小所产生的效果。然后,在学生对压强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这一概念。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压强是怎样的存在,当我们在沙滩上行走而没有留下脚印时是不是就说明压强不存在?”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可以深入的分析影响压强效果的因素。最后,教师再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压强概念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结。由此,通过这样一个以逆向思维学习压强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压强概念的认知、理解将更加的深入,从而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将逆性思维应用于习题解答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的发生,即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的时候尽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都有所掌握,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动笔进行习题的解答或者是解答出来的答案是错误的。这样一个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而之所以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追根究底就是学生没有正确的掌握解题方法。基于逆向思维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的特点,将逆向思维应用于习题解答中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或者是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更快、更准的解答出问题。在这一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将得以显著提升,从而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例如在《机械效率》的学习过程中,面对以下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进行思考和分析。习题:用一组轮滑组来提升重物,不计摩擦力,那么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其机械效率。A、改变绕绳方法。B、增加重物的提升高度。C、减少重物的提升高度。D、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在解答这一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结论代入问题当中进行验证,即通过结论来推导条件,若推导成立则该结论是正确的。以这样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进行习题的解答可以有效降低习题的难度性,让习题问题变得更加直观。
三、将逆向思维应用于实验教学中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对于物理教学而言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很多时候,传统的思维模式会导致学生养成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而这样一种学习习惯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但是其会导致学生丧失创新的欲望和能力,从而限制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避免枯燥性的模仿和演示,而是需要在不改变实验结论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加入一些自己的创新思维或逆向思维,从而借此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让学生在逆性思维中不断发展思维能力以及提升学习质量。例如在《磁生电》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奥斯特实验,教师就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进行思考。教师在实验演示完毕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最终得出结论电能够产生磁。那么将其反过来思考,磁能不能产生电呢,如果可以需要如何来完成磁生电?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而当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相关实验方案之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而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将得出最终的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如此,通过逆向思维的引导能够有效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养。
四、结语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对逆向思维的应用加以高度重视,这不仅是素质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切实需求。逆向思维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将逆向思维应用于概念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等多个教学内容中,并让学生应用逆向思维进行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锦华.试论逆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00(012):P.48-48.
[2]葛君华.逆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高中版),2019,20(10):423-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