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赵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军,. 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研究[J]. 物理进展,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253.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得到重要凸显,教师们也在努力探究新方法实现这一目标。导学案是一种能够实现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以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手段,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初中物理学科对思维要求较高,直接授课既不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也不利于学生物理能力发展,导学案的出现能够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53
基金资助: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双区”建设专项课题(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研究)课题编号:SFQ1175

一、引言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教案”已经转变为现在的“导学案”,这并不简单是名称的变化,同时还包含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变化。如今在“导学案”的帮助下,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了,而是逐渐从知识型课堂转变为技能型课堂,教学始末中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与发展,真正契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向“学生为主”的转变。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科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一)深入了解学生学情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教师起到的是引导和辅助作用。学案是沟通教与学的关键纽带,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导学案的设计工作是教师们的一项新任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为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奠定了基础。导学案也是针对学生制作出来的,所以制作导学案前,应该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并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设计“升华和凝华”一节导学案前,教师先分析了学生之前对物体温度变化、吸热放热现象的了解情况。在设计导学案时,除了将基础的物理概念作为基础导学案内容外,还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以例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将判断形式的例题展示在导学案中,像“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属于升华现象吗”等。只有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学习情况与特点,才能够在设计导学案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才能够促使学生在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同时学习兴趣和自信逐步提升。

(二)合理设计导学目标

导学目标的重要性和教案中目标的重要性同样高,是学生在完成导学案过程中必须完成的目标,也是引导学生了解导学案重点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就要设计好导学目标。

例如,“升华和凝华”一节内容的导学案目标可以设计为“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够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又如,“物体的内能”一节内容的导学案目标可以设计为“根据分子动理论描述的微观特征说出什么是内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够举例说明温度和内能的关系”“能说出热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能够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其术语”等。合理的导学案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的重点内容,还能够使得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同时真实地了解自我学习情况,为课堂学习活动以及教师教学活动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三)引导自主预习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诸如“先学后教”、“学讲计划”等教学模式或者理念的推出也影响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结构与部署。但无论是基于何种教学理念开展的物理教学活动,课前预习都是必不可少的。导学案设计和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习得相应的学科知识,并与此同时获取到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与牛顿第一定律做对比,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等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将预习到的内容罗列出来,罗列的内容应包含学生会的和学生不会的以及似懂非懂的。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较为表层的知识,比如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学生了解了浅显的学习内容后会对不会的知识有新的认知,这时再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会更有效果。最后教师可以将学与练结合,让学生在做练习题时能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思考,提出更多问题。

(四)优化课堂导学

导学案与教案不同,它的受众群体是学生,一切都要围绕学生进行。除了分析学情、导学案目标外,导学的过程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最令教师费心的环节。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时,要将梯度、层次性、情境化、生活化以及思维引导等内容设计进去,充分发挥导学案“导”的作用,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为后面更好地开展物理活动奠定基础。

例如,在设计“伏安法测电阻”一节的导学案内容时,教师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入新课,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当学生产生兴趣之后,教师又设计了一个自主预习案,促使学生根据课本预习内容以填空的形式逐步将测量电阻的原理、器材、电路图填写出来。随后,教师还可设计一个课堂探究案,并在探究案中将关于探究电阻大小的实验展示出来,同时还要将实验数据设计其中,促使学生在解答探究案时能够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还要设计出当堂训练案,将关于以上各个知识的内容进行延伸,促使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目的过程中能够再次加深对伏安法测电阻知识的印象。导学案的每个方法和步骤都很重要,都需要教师费心研究。只有好的导学案能够起到相对应的作用,才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对物理课堂和学习产生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以教案教学的形式为主,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尝试运用导学案,通过导学案引领他们自主学习。设计导学案十分关键,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包括深入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科学合理设计导学目标、基于实际情况设计导学过程,为导学案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奠定基础。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展开分层教学、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推动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卫胜. 浅析初中物理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21, 000(002):P.195-195.

[2] 梁昌义.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 000(008):140-141.

[3] 王辉.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学周刊, 2021(34):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