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李旭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旭,.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教学管理研究,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7.
摘要: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只有在实践当中,学生才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检验,并且不断的在实践的细节当中完善自己对于专业技能的运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大多会进入对应的工作岗位,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学生将面对很多的新情况,尤其在今天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很多职业环境当中的内容在教学中无法体现,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模式为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07
基金资助:

高职院校作为输出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类型的具体需求,紧随社会发展形势,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战略。经济管理作为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发展,对该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实施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校外实践活动的典型代表。从本质上来说,校企合作之所以能够达成,是由于双方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学校和企业都想通过相互的合作,在各自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双方利益的共赢。学校方面拥有人力资源也拥有专业的教师队伍,而企业方面拥有实际的生产环境,还能够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实践平台。在今天想实现多元化的专业实践教学,首先要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深挖校企合作的价值。具体来说,想要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必须要深度挖掘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比如说以往的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让高年级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不抱有责任,也无法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很多时候学校向企业输送的学生并没有达到企业所需要的程度,这反而会让企业的生产存在一定的混乱。而今天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方向提出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也可以派遣资深的员工进入学校,对学校的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指导,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学校当中的师资力量压力,另一方面也让企业得到了适应工作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更加顺利的进行转换。

二、完善实践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实践改革,上至学校领导下到每个学生,都应该认识到实践教学并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者,应将实践教学置于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都应该受到教学参与主体的同等重视。学校方面,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师资配备等各方面都要立足于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进行综合衡量。学校应结合经济管理相关行业发展动向,及时完善校内实训教学场地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力度,建立模拟教学实训室,并配备该专业实践所需的相关软硬件设施,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三、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进行模拟实训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工作内容具有高风险性、高利益相关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即使到了企业当中也很难直接接触到具体的工作内容,特别是涉及到企业的利益以及机密的岗位。而学生想要学好专业知识,练习好专业操作技能,就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操作。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具体来说,在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当中,ERP沙盘模拟实训系统能够模拟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工作所依赖的人文环境和相关情景。学生在ERP沙盘模拟实训系统当中,可以对真实的职业氛围进行了解,并且强化自己单方面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一体。同时班级当中的学生可以集体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担任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从而体验更加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了保障学生实践的真实性,我们应该根据实际的工作场景建立相关的实训制度,比如建立专业会计实景实验室,按照会计事务所的操作流程设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学生分工协作。使用具有高度真实性的账单、账表、票据、图章等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职业环境当中的操作细节。

四、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考察教师的实践教学成果,让实践教学落地,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真正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学校方面应不断完善、优化经济管理专业考核评价模式,转变以往通过考试成绩评定的单一方式,构建综合式、立体化的考核模式,将理论考核与实训模拟考核两种方式进行有效结合,全面考察学生对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实践运用情况。

五、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想要让实践教学深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项目教学带动理论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具体来说就是将项目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每一个单元当中,让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能作为一个项目来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分组集体对项目进行完成,而学生的最终成绩也以项目的实践成果来结算。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自身的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为了让项目完成度更高,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能够获取的各种资源,比如从互联网当中获取相关的知识,从过往的经验当中总结出规律并且创新性的解决问题等等。

六、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具体实践工作相结合,在相互融合、共同实施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积累、实践技能的提升。工学结合模式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施:其一,可先安排学生在校进行相关理论之上的学习,然后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或者相关组织机构参与工作实践,达到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的目的;其二,以实际工作项目为引导,在组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及时将所学经济管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项目的分析、处理过程中,实施渗入式的工学结合。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两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都有其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同时也存在固有弊端,在其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进行不断完善。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主要是来自它的专业设置,其次是来源于它关于人才培养质量和当地企业人才需求度的匹配性,根据研究表明,如果这两者呈正相关,高职教育一般可以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经济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也就说明,高职教育不是简单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关于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而是要着重和当地企业建立密切的联系,对企业对人才、技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对本院校的专业方向依据企业需求进行调整,进而科学有效地实施本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时注重校企合作的开展,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技术资源,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教育教学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力。

参考文献:

[1] 嘉丹.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微[J].科技资讯,2019,17(13):156+158.

[2] 孙金曼,孟覃,徐莉.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周实践链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9):24-25.

[3] 汪春阳.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与改革路径研究[J].国际公关,2019(10):51-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