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推本科《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中微格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研究
李新华 张会珍 梁玉磊 肖红玲 张选平 马小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新华 张会珍 梁玉磊 肖红玲 张选平 马小顺,. 针推本科《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中微格教学法的实践应用研究[J]. 当代中医药,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8.
摘要: 微格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控制论、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育评价学为理论依据,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1]。课程组探索性地将微格教学法引入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学生《经络腧穴学》实训技能教学中,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 微格教学法;针灸推拿学专业;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28
基金资助:河北中医学院一流线下本科课程《经络腧穴学》(2019年);河北中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8yb-13);河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GJJG136);

1微格教学法实施目的

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操作性强,让每一名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操作是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传统实训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技能操作水平的认识和判断往往不足。微格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师生之间观摩示范与模仿实践相结合,实操过程分解动作与流畅操作相结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学习成果即时效能与巩固训练相结合。

2微格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2.1课前准备

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微格教学法知识培训,包括微格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2.2教学方法实施

通过视频教材给予学生统一规范的技能操作,并观摩带教老师对“手六经腧穴”的横向比较定位。将学生进行3人一组的分组方式,1人做模特、1人点穴、1人负责摄像。学生通过抽取题签内容,完成划经或点穴操作。学生完成操作后在教师主持下观摩录像,组织观测同学对操作者进行评价;操作者自我评价。对同学评价进行整合并反馈给操作者,并及时组织重放实况录像,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观看。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其操作过程进行集体评议[2]。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再次练习。

对照组学生教学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摩、练习。

3 教学效果比较

3.1一般资料:课题组随机选取针灸推拿专业同一班级30人实验观察组,40人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资料具有可比性,均由相同教师指导。

3.2观察评价指标:采取统一命题腧穴定位的方式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评定两个组学生的评分情况。满分为100分,优秀>85分,良好为70~84分,及格为60~69分,<60分为不及格。优秀率为优秀/总例数*100%,及格率为(优秀+良好+及格)/总例数*100%。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情况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3.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结果

3.4.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表1显示,观察组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35<0.05;观察组的及格率大于对照组, P=0.03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教学干预后考试成绩比较[n(%)]

image.png注:a,b:与对照组相比,P<0.05。

3.4.2两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表2显示,观察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6,P=0.044,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教学干预后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n(%)]image.png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5讨论

微格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主要通过摄录设备将学生的技能训练过程录制下来,并将这些资料通过分析、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技能分解、分步示范及录像技术手段,进行卓有成效的技能训练”[3],目前微格教学法正逐步拓展到医学临床技能教学中。

通过教学效果比较表明,微格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实训能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声像设备聚焦于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如实客观的记录学生每一个操作细节,为小组讨论及自评提供了直观的现场资料,学生对操作错误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利于及时修正,从而强化了《经络腧穴学》技能训练,促进了学生针灸推拿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以期实现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针灸推拿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张萍.微格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 (6) :78-81

[3]孙立仁.微格教学理沦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新华(1981-),女(汉族),副教授,硕士学位,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从事针灸教学工作及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马小顺(1971-),男(汉族),教授,硕士学位,教务处处长,从事针灸教学及管理。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