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格教学法实施目的
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操作性强,让每一名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操作是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目的。传统实训教学中学生对于自己技能操作水平的认识和判断往往不足。微格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师生之间观摩示范与模仿实践相结合,实操过程分解动作与流畅操作相结合,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学习成果即时效能与巩固训练相结合。
2微格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中的实施
2.1课前准备
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微格教学法知识培训,包括微格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内容。
2.2教学方法实施
通过视频教材给予学生统一规范的技能操作,并观摩带教老师对“手六经腧穴”的横向比较定位。将学生进行3人一组的分组方式,1人做模特、1人点穴、1人负责摄像。学生通过抽取题签内容,完成划经或点穴操作。学生完成操作后在教师主持下观摩录像,组织观测同学对操作者进行评价;操作者自我评价。对同学评价进行整合并反馈给操作者,并及时组织重放实况录像,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观看。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对其操作过程进行集体评议[2]。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再次练习。
对照组学生教学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摩、练习。
3 教学效果比较
3.1一般资料:课题组随机选取针灸推拿专业同一班级30人实验观察组,40人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资料具有可比性,均由相同教师指导。
3.2观察评价指标:采取统一命题腧穴定位的方式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评定两个组学生的评分情况。满分为100分,优秀>85分,良好为70~84分,及格为60~69分,<60分为不及格。优秀率为优秀/总例数*100%,及格率为(优秀+良好+及格)/总例数*100%。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情况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3.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结果
3.4.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表1显示,观察组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35<0.05;观察组的及格率大于对照组, P=0.03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教学干预后考试成绩比较[n(%)]
注:a,b:与对照组相比,P<0.05。
3.4.2两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满意度比较
表2显示,观察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6,P=0.044,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教学干预后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5讨论
微格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主要通过摄录设备将学生的技能训练过程录制下来,并将这些资料通过分析、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及时纠正错误;并通过技能分解、分步示范及录像技术手段,进行卓有成效的技能训练”[3],目前微格教学法正逐步拓展到医学临床技能教学中。
通过教学效果比较表明,微格教学法在《经络腧穴学》实训能教学中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声像设备聚焦于学生的技能操作过程,如实客观的记录学生每一个操作细节,为小组讨论及自评提供了直观的现场资料,学生对操作错误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利于及时修正,从而强化了《经络腧穴学》技能训练,促进了学生针灸推拿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以期实现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培养动手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针灸推拿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宪凯.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张萍.微格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 (6) :78-81
[3]孙立仁.微格教学理沦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李新华(1981-),女(汉族),副教授,硕士学位,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从事针灸教学工作及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马小顺(1971-),男(汉族),教授,硕士学位,教务处处长,从事针灸教学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