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指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一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的课外辅导负担,这样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也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一政策目的就是要对原有的作业机制进行改革、进行创新、摒弃之前的弊端,提高作业的质量。物理是一门理科学科,除了课堂的学习以外,习题的练习的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一味的刷题并不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厌学的情绪。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对课后作业的设计进行合理探索,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科特点出发,有效的解决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中的突出问题,对作业设计环节进行适时地变革。本文就是根据这一方向展开探索。
一、提高课后作业的合理性
任何学科作业都是在精而不在多,对于物理学科更是如此,对于文科学科,如果学生不是很理解,可以通过背诵记忆学习,而背诵对于物理学科是不可取的,只有通过真正的理解才能掌握。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避免让学生做无用功,要去思考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去整理错题,针对自己在学校的一些问题去思考,分析自己这次出现错误的原因,通过查资料、问老师、和同学交流,找到解题思路而不是只知道答案,最好可以多和几个人请教,有可能还会找出多种解题方法,按照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练习一两个类似的题目,这样一系列的学习下来,想必学生对于此类型的题目已经烂熟于心了,之后就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同时这个方法对于复习时候非常有用,自己不懂的问题都清楚整理在一起,复习的时候重新看一遍自己当时错的问题以及原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的作业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各方面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节课之后,如果学生在有关求摩擦力的问题上有错,那就可以布置纠错并总结有关摩擦力问题:要先分清摩擦力的类型,分清之后针对每种摩擦力有不同的求解方法,学生要将不同的方法都做以总结,有时间拿来复习的时候可以清楚的理解,避免在这种问题上再出现错误。如果学生不明白如何求浮力,可以这样去总结:有四种情况,第一种是漂浮或者悬浮,这个时候浮力就等于重力,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第二种是利用弹簧测力计,也相对简单;第三种是针对普遍的情况,利用浮力公式来求;最后一种是根据排水量来求。这样对于有错误的知识点的总结,非常清晰明了,对于这一问题的复习也更加容易。
二、注重实践,丰富课后作业形式
除了基础的试题作业之外,教师还应对课后作业形式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布置一些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做一些安全的生活性的物理小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暗藏的物理知识。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息息相关,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处处蕴藏着知识,同时偏向实践性的生活性的作业,将课堂上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知道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于实践,认识到这种知识的实用性使得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而是一种生活习惯,不会使学生深陷于繁重的课程和作业之中,一旦放假就会放飞自己,沉溺于网络或者游戏世界。例如,学习“机械能和内能”这一课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到底什么是各种能量,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又是怎么进行转化的,具体来说是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就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电饭煲煮饭,为什么饭从生的变成熟的,从凉的变成热的?这是因为电能转化为内能。油烟机和排气扇为什么能够将室内的空气或者油烟排到室外?这个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学习“物态变化”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物态变化的例子:为什么会下雨和下雪?下雨是因为地面上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云层中液化,聚集成水滴降落下来;而下雪则是因为水蒸气在云层中凝华成固体降落下来。俗话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那是因为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三、突出生活化,实现课堂知识巩固
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可以用课堂上所学的物理原理解释的现象,教师可以这些现象创设到作业中,将作业生活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完成了课后作业,学生会主动去寻找相似的物理现象,分析和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将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中,教师可让学生从身边的各种现象里寻找物态变化。比如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寻找凝固和凝华现象,并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相关的实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理解和巩固物理知识。让学生将矿泉水瓶放在冰箱冷冻,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就可发现瓶内有冰瓶外有霜,瓶内的冰是由瓶内的水凝固形成的,瓶外的霜是由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此类实践性生活小实验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了作业的趣味性,这样的作业学生将很乐意去完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贯彻“减负增效”这个核心思想,在精减作业数量的同时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将实际学情与作业设计相结合,突出初中物理课后作业设计的内容量、典型特征、生活化特征,满足学生个性化作业需求,实现课堂知识巩固。
参考文献
[1]肖永琴.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实践作业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0(07):49-51.
[2]黄华安.着眼质量:初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的“五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3):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