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并对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作用尤其凸显。它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多样的平台,让学生快乐体验,充分互动,这也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地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路径,利用其有效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高段语文有效融合的意义
1.可提高学生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不是新鲜事物,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较为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并且还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阻碍,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小学生往往对新奇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在课堂上,如果教师采用了一种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能够给予学生眼前一新的感受,此种方式就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能更好地突破传统课堂的模式,教师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料,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
2.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富有教学特性的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全面了解知识框架,并对其进行探究,此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是落实教学改革的要求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规定,教学中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其认知方式,调动其对信息知识的热情,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调整教师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效的语文课堂尤其注重兴趣的培养和提升。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而学生主要以被动接受为途径,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耗尽,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继而也就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而信息技术囊括丰富多样的素材,有趣味生动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元素,能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场景,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由此唤醒他们的语言思维,促进他们的文化情感,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应用多样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由此就能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运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语文课堂,连接生活实际
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知识的外延,人生的平台有多大,语文知识学习的平台就有多宽广。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比较宽松的语言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掌握语言,同时把语言教学的成果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可使语言有效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3.运用电子书包运用电子书包,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游戏式教学法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可以把网络电子图书包资源和游戏型教学法结合起来,通过设置丰富多样、内容科学合理、内容层次分明、过程有趣活泼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更轻松地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扩展类似的教学资源,并以此为契机,以探秘为主题,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综合实际教育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奥秘,并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未知的知识。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合作探究,提升学习效率
语文高效课堂不仅要有良好的学习效率,还应当具备有效的学习深度。尤其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而言,课堂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决定了他们参与课堂的效率,也影响着他们学习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具有开放性与综合性价值的合作探究就应当被应用于语文课堂。而基于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实施合作探究活动,在多样的学习渠道和软件的支持下,开展多样探索,由此就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促进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继而不断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互动探究的开展,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多样思维,体验多样学习,最终不断提升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5.利用信息技术梳理课堂内容,实现思维巩固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特点,它能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路径。这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点。对于学生来说,直观的信息比传统抽象的信息更有吸引力与影响力,由此,在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就能有效地发挥其综合作用,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内容,促进学生反思与总结,从而不断地巩固思维,发展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来梳理知识,拓展思路,利用不同的可视化工具将思考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在复习、总结或学习时为能力的发展提供直观的依据,从而有效地实现思维能力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学科虽然以文化为基础,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但将之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必然将产生不一样的火花。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视野,让他们真正获得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将其有效地融入语文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知识的趣味性,由此就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和效果,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牛海燕.“双减”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3,No.225(08):16-18.
[2] 段玉雯.“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3,No.889(03):82-84.
[3] 胡华玲.信息技术应用下小学语文课堂项目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3,No.571(03):28-30.
李多蕾.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学业评价中问题及解决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3,No.143(0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