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幼儿保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是建立在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上,要确保学生具备较好的综合素养,因此,幼儿保育专业教学计划是否可行,将对幼儿园教师的素养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明确了幼儿保育专业师资培养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和政府学院专业教学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体现出中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意义,就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
一、幼儿保育专业职业素养概述
真正的职业素养应该是先展现出良好的身体素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经过高层次综合训练后所要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即:现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正确的观念,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超前个性化的幼教理念,熟练的教学技巧,坚强的心理素养。从广义的产业利益角度来看,幼儿教师这份工作是繁重而意义重大的,因而也会呈现出新颖、超前的一面。
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原则
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应当是一个有系统、需要整体推进的教学过程,“将职业素养教育的不同内容嵌入专业教学的不同阶段,让学生分阶段、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地达到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考虑到学前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认识的发展,技能的掌握,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地逐步发展”的规律,在专业课教学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深化,丰富,综合,专业态度,职业习惯,职业道德,幼教机构类型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同事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各种教育相关资源的挖掘与利用,都要逐步地加入并跟进。第二个原则就是针对性。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与之相适应的训练环境,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发育水平和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保育专业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
1、转变教学观念
创新教学理念是提高职业素养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他们在幼儿保育专业领域的竞争力。因此,在具体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参考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进展和教学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思维方式,使教学系统进一步优化。在专业教学和素养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向学生解释职业素养发展的现实意义,促进师生思想观念的共通性,促进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将专业教学和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制定工作目标,促使学生确立一个符合实际、合理的学习目标。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要考虑到技能、专业理论储备和职业素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2、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幼儿保育专业在实施过程中,是以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们通过专业学习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内涵,强化自己的岗位技能与素养,这能让学生们更好地选择就业,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因此,应把重点放在今后的就业规划上。在具体实施幼儿保育专业教学过程中,站在职业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推进职业规划工作的实施,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参考以下几点:第一,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专业教学和心理评测等方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身的整体状态,比如,喜好,专业技能,专业潜能,情感等。第二,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鼓励学生们对未来的就业做出现实的预测,并将其与相关行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鼓励学生们对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预测,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专业系统的学习中,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全面的人才。第三,鼓励学生在确定自己的发展路线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就业做一个基本的规划,让学生能够更快地完善自己的就业计划,促使学生把这些计划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在这里,应该特别强调一下,学生建立的职业规划体系,并不是一种恒定的,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加地现实和合理。
3、创新教学方式
在具体实施幼儿保育专业时,要重视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到思维方式的转变。这将有助于调整教学计划,提高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质量。那么,在相关的活动中,就需要将案例引入、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思维方式融入其中。例如,与幼儿园保育教学既定项目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将工作中的实际案例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对幼儿教育环境的全面了解,并通过对专业理论的持续学习,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在进行幼儿保育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需要,制定和实施更加合理的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方法,以促进整个教学的整体健康发展。
4、拓宽教学载体
在具体实施幼儿园保育专业时,注重将职业教育融入其中,重点强调拓展教学平台,让教学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还可以扩展到幼教机构,为学生的工作实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发展,在确保学生掌握有关职业素养的知识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强职业意识,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从而逐步提高国内幼教专业的教学质量。例如,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重点放在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上,通过具体的沟通合作,扩大教育教学平台,让学生们可以搜集有关职业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5、积极创设学前教育职业情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心理品质
专业教师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技能问题、解决思路等,均应以“学前职业情境”的方式提出。教师要鼓励学生将幼儿教师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素养,与日常的知识技能训练相结合,刻苦学习和熟练地练习专业的基本功,逐步培养出一种职业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等心理素养,这比抽象的职业素养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模拟出学前教育的场景,以关爱幼儿、信任幼儿、尊重幼儿个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的职业精神为精神主线,贯穿于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又能持续地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滋养,逐渐培养出良好的职业态度与价值观。
结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幼儿保育专业还注重实施职业素养教育,能够与保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和发展需要相结合,储备一批综合素养高的专业人力资源,为幼儿保育教育的发展储备后备人才,从而进一步凸显幼儿保育专业教学创新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依赖,在工作指导思想、就业规划、教学方法、拓展教学空间等方面进行创新,进一步完善幼儿保育专业的教学体系,培养复合型、高素养的幼师,解决中职就业难的问题,为中职生未来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瑞平.中职高专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23-27.
[2]洪晓佳.学前教育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探析[J].神州, 2018(3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