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镇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
李常委 刘春晓 张国柱 王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常委 刘春晓 张国柱 王芳,. 浅谈城镇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践研究[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464.
摘要: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教育事业除了知识的传承,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有推进意义。立德,以个人品德树立学生的德行,以正面的道德品行去影响他人;树人,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将人作为素质发展的主体。本文主要阐述城镇中学的课堂教学如何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关键词: 立德树人;初中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464
基金资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的课程内容以及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推进优化,教育的模式已经出现了很多变化,教育体制不断优化,整个中学教育对于立德树人教育也更加重视,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的内容,优化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引导的模式。

一、城镇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很多城镇中学属于城乡结合部。学生有一半来自农村家庭,父母都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占很大的比例。他们缺乏管教和关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校里时常会发生一些打架骂人、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存在应付现象。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会让学生树立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起到不可逆转的影响,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城镇中学质量提高和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立德树人教育渗透城镇中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重视成绩而忽视融合德育

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就是教师过于重视成绩,一部分学科教育的教师在面对课堂教育时一味以知识传授教育为主,完全忽视了当前的立德树人教育发展,倾向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并以此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述,长此以往很容易养成学生完全以成绩为基础自我认知的误区,影响了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以及道德教育的发展。

(二)立德树人过度依赖班级制度优化课堂教育

当前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对德育存在一定误区,完全是以班级内容的管理条例作为硬性规定,设置各项规范以及规章制度便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但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和好动的天性,这套准则与学生自身的生理特点形成背离效应,起不到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的作用。

(三)立德树人教育过分专注于理论知识传授

由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德育方面不少教师都是以思想理论传授为主,忽视了社会实践的教育,导致在融合阶段无法形成有效的授课氛围,尤其是在理科这种本身理论课程较强的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枯燥,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厌倦心理。

二、城镇中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践策略

(一)深挖教材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一个宏伟的课题,实现素质教育的标志,除了巩固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之外,还需要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 才能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素质教学的全面性和拓展性。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研讨,寻找英语课程和德育教育的连接点, 将语言教育与德育教学有机整合,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有利平台进行德育渗透,以期培养学生的美好品质,完善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例如,七年级课题“How can I get to the library?”中就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本话题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要教育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规则。帮助学生初步养成人文素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格。另外,利用好课本上的插图也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让学生看课本上那些美味食物的照片,可以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食物,引导学生合理饮食,吃出健康,拥有健康的体魄。让学生看课本插图中那些可爱的动物,谈论可爱的动物的同时,教育学生应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珍爱生命。  

(二)融入生活元素,促进感同身受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生活元素为学生展示,也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生活元素。

以语文教材《春》为例。在开展本篇文章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展示了春季刚刚来临时一些生活中的景色,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自然的美好,并适当地渗透珍爱生活、爱护环境等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更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展示的美好心情和对春的喜爱。通过融入生活元素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引入课外优秀作品,丰富德育载体

人音版的音乐教材虽然囊括了许多德育主题的音乐作品,但教材作品的德育覆盖类型并不全面,诸如生态文明主题、集体主题、社会公德主题的音乐作品几乎没有。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挖掘教材作品中的德育内容,还应基于教材中缺少的德育类型,引入课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此丰富德育类型及德育载体,以便对学生实现全面的德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分析整理出教材中缺少的德育主题,然后为这些主题匹配相应的音乐作品,作为课外拓展内容。

例如,在社会公德主题方面,教师可以引入《相亲相爱》《让爱住我家》《常回家看看》等音乐作品;在生态文明主题方面,教师可以引入生态文明组歌交响音乐会《我的绿水我的青山》里《山那边》、《水那边》、《歌那边》等系列音乐作品;在集体主题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团结就是力量》等音乐作品。在收集音乐作品时,由于备课时间、精力及教学目标的限制,教师可以适当放宽音乐作品选择的标准,收集的音乐作品不必都是经典。例如,《山那边》便是2019年贵州文化艺术节交响音乐会中演奏的原创歌曲,并不是被人们熟知的经典。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教师还应当将这些音乐作品合理地加入教学中。例如,在《山野放歌》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在课堂延伸阶段引入交响乐组歌《我的绿水我的青山》,以此达到课外拓展需求,并且丰富德育内容。

三、结语

当前不少的城镇中学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要将立德树人教育内容渗透到中学课堂教育中,在保障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德育,由此逐步提升学科教育内容,在形成全方位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同时不断进行德育的创新以及深入探索。参考文献:

[1]李琼.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5.

[2]张云婷,林加良.以“道德的”课堂教学落实“立德树人”——“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学术沙龙会议综述[J].中小学德育,2019(10).

[3]丘秋荣.初中音乐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9(1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