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往往受限于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小学音乐高质量教学。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有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实现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应当立足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而通过创新型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高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水平。因此,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实现画面或者影像与音乐的有效结合,进而优化音乐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解方式,以此来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难度,并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致。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眼界和思路得到开拓,并且摆脱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和局限,能够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品味和鉴赏,发挥音乐学科的审美教育作用,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
(二)拓宽学生音乐学习视野
信息技术是具有较强开放性的新兴学科,是教育现代化发展下的时代产物,将其应用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当中,应当充分借助和发挥信息技术的现代化特点,实现对小学音乐教学手段的优化与创新。教师应当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方法,利用其功能特点来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了解和学习,从而加强其音乐品鉴能力,开拓其音乐学习思维。这不但能够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而且对于有效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为音乐教学赋予独特的魅力,进而实现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提升。
二、巧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音乐高质量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音乐教学资源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音乐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会演唱教材内的歌曲,还要求学生了解与音乐有关的文化、知识、情感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仅仅依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不断拓展和丰富音乐教学资源,使学生了解和学习更多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养。信息技术是教师获取音乐教学资源的有效渠道,网络中存在大量优质的音乐资源,如歌曲演唱的音频、视频,介绍音乐背景故事的视频、动画片、影视剧等,这些都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宝贵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从网络中选择合适内容和形式的音乐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时,很多学生不了解羌笛这一乐器,也不知道锅庄是什么。这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羌笛的图片和演奏视频,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羌笛这一乐器的形状及声音特点;并播放一些介绍羌族锅庄舞的视频,带领学生了解锅庄舞的起源、历史、舞蹈特点等,学生还可以通过视频直观地看到羌族人民跳锅庄舞的情景,体会到羌族人民的能歌善舞和积极热情的特质。在补充了解这些知识后,学生在学习《吹起羌笛跳锅庄》时就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更好地体会歌曲中表达的欢快的情感。再如,在学习《梅花三弄》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索古琴知识来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播放中国古琴名曲,如《广陵散》《高山流水》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丰富想象,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借助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为教师带领学生深层感受音乐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开展音乐的欣赏教学活动当中,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功能,以具体形象的画面来作为学生对抽象音乐内容进行了解的途径和方法,发挥出信息技术搭建“想象桥梁”的作用。这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而且能够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意境进行了解的同时,对学生的艺术思维以及鉴赏能力进行培养,并有效锻炼其想象能力。
以“快乐的少年”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呈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欢笑和活力的少年世界。通过画面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快乐与活力,从而与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想象并表演出少年们快乐玩耍的场景;或者让学生用画笔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画出来,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他们对“快乐的少年”这一主题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还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音乐教学重难点
音乐是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学科,其中包含丰富的内容,除了各种类型歌曲和乐曲,还有大量的乐理知识。小学生年龄较小,有的学生缺乏音乐基础、乐感较弱,演唱学习时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弱,学习乐理时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基于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突破音乐学习中的重难点,提升音乐学习质量,信息技术在针对性教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教师要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微课助力学生突破重难点。微课形式灵活、短小精悍,在针对性知识点的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将音乐教学中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难点制作成短小的视频,然后上传到学习平台或学习群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观看学习,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反复观看,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音乐的音符知识时,很多学生记忆不牢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音符的画法、拍数等录制成视频,还可以配合相应的音乐打拍练习,让学生通过视频反复观看、练习和记忆,加强对这一知识的掌握。再如,在学习演唱时,有的学生音准不好,教师可以标注歌曲的演唱方法并制作成视频,唱哪些词时需要运用高音,哪些词时需要运用低音以及如何转音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将发声的动画演示加入视频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发声时口、舌、喉等各个部位如何配合运动,提升发声准确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巧妙、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使音乐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音乐体验,因此教师要重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巧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小学音乐高质量教学的实现,全面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史海芸.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策略[J].新课程,2022(12):122.
[2]滕文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7):218-220.
[3]曹英洁.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2,24(22):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