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
红色文化资源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奋图强、反对侵略的革命斗争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为主线,并贯穿于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文化脉络,具有明确的主题性和现代性,是中国人民的巨大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基因。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形成的遗址、遗迹、革命历史文物、红色革命故事、标志和承载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等内涵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挖掘,运用现代手段和方法展示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旅游活动,达到传播先进文化,增强红色基因传承的效果。
(一)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
太行山脉纵贯京晋冀豫四省,自古以来,太行山区悠久的人文历史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太行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被视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太行山老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太行山的险峻,不怕牺牲、英勇奋战,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留下了数量众多的革命遗址,形成了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
太行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特点。革命战争年代,太行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发生了许多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革命事件,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目前也都保留下来建成革命纪念馆。比如,位于邯郸市涉县的129师革命旧址以及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还有西柏坡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河北阜平成立了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山西长治武乡县太行纪念堂、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战争”砖总部旧址、黎城县黄色亚东革命纪念馆等等。太行山革命老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这里发生的故事、遗留的痕迹都值得我们后代一代代去学习和传承。太行山革命老区保存下来的遗址和鼓舞人心的革命故事,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太行山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为传承太行红色精神、推动太行山区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二、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太行山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仍相对落后。基础设施落后、通信信号较弱、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不足,多样化的产品设计欠缺,等等问题制约着太行山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的计划。
(一)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有力宣传。各个省市对所属区域内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尝试了积极探索,也相对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太行山开发情况来看,开发零散化、单一化现象比较突出。各个地区各自为战,缺乏统筹规划,重开发利用轻保护修缮。同时,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大多以展示为主,展示方式单一,参观者的体验感、获得感明显不足。此外,作为红色旅游产品宣传投入明显不足,缺乏明确的有吸引力的主题元素,导致参观人员的范围受限、参观人员的层次受限。
(二)红色文化元素的融合不够,属地化管理问题显著。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密集丰富,但是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比较肤浅,红色文化元素与旅游尚未真正的融合在一起。缺乏鲜明的主题项目和主要的红色旅游线路,难以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能切实做到将红色文化精神、文化形象、文化事件植入参观者心中。还没有通过提炼和升华,将红色文化、乡土风情与绿水青山相结合。此外,太行山区行政区划造成景区条块化分割严重,没有形成整体协调统一的参观线路。的以山西为例,在山西境内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更多的是以自然地势而非行政区划单位形成的,如平型关战役遗址,横跨繁峙、灵丘两县,分属忻州、大同。地区之间对于所属行政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没有贯通、关联,造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时出现片面和单一的问题。
(三)红色文化资源配套设施落后。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大多位于山区,位置偏远加上交通不畅,通讯不畅,导致未能形成连贯的红色旅游路线。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设备落后,造成参观者的体验感较差,严重制约了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此外,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因为年代久远需要修缮与保护,而且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程度不足。
三、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的对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是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此,重点做好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太行山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有着划时代的价值。
(一)完善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发展。太行山区的文化资源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沿革中是有逻辑关联的,每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变迁都是有着紧密关联和历史必然的。所以在开发利用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只有将统一规划与统筹协调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令人震撼、深入内心的启发与教育,这不单单是参观者的一次旅行,更应该成为思想上的升华和对中国革命史由衷而发的敬佩。所以,在整体开发上,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明确职责范围,深入了解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切实可行、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建立全面协调、分工协作管理机制。以革命记忆和革命精神为引领,形成“红色旅游专线”。通过规划运营,形成红色文化旅游产业链,带动周边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促进红色旅游产业联动,精准助力乡村振兴。以大旅游理念规划太行山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多元旅游资源,共生发展,通过以纪念、革命体验、参观红色主题情景戏剧演绎+“红色文化”等多种产业发展,实现产业联动,产品多样化,用于太行山扶贫开发和经济建设,振兴老区。将红色产业与多色产业相结合,积极发展农村经济,依托沿线红色景区,带动现代农林产业和养殖业发展,实现“红色+”引领各产业综合发展。
(三)注重信息化技术运用,深度挖掘太行山红色文化内涵。依托太行山丰富的红色革命史、红色名人、红色文学作品等,加大对太行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与挖掘,将红色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实现红色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展示与重现。开发内涵丰富,形式创新的多维度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如发掘和整理太行山红色诗文、歌谣,编写太行革命史、太行山革命英烈谱故事集等,利用情景再现、AR、VR 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红色资源的沉浸式展示,强化参观者的亲身体验。加强太行山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展示,传承太行精神,讲好太行故事,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