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探索实践——以云南省孟连县芒信镇为例
李礼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礼,. 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探索实践——以云南省孟连县芒信镇为例[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728.
摘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贯穿农村工作的主线。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展开,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上演着乡村振兴的精彩剧目。孟连县芒信镇属于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对乡村振兴支撑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示范引领作用不强,移风易俗成效不明显,乡风文明建设推进缓慢。芒信镇立足边境和民族的实际,把自然条件转化为自然优势,聚焦特色产业发展,把牛油果变成“幸福果”、“增收果”。群策群力,主动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以产业发展带动基层组织建设和集体经济增长。通过提升人居环境和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披上美丽“外衣”。芒信镇用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等探索实践撬动着乡村振兴的“大盘”,力求实现内在“实”和外在“美”的统一。
关键词: 乡村振兴;边疆民族地区;探索实践
DOI:10.12721/ccn.2023.157728
基金资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农村的战略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迫切需要。“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立足新发展阶段,把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供给质量、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作为重点来抓,从而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标志着农村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转移。云南省普洱市按照中央、省委统一安排部署,立足“两示范一胜地”的发展定位,聚焦边疆和民族的实际,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制定《普洱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普洱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配套出台了《普洱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担当,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路径。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目前,“三农”短板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板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普洱“三农”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产业项目低端化、同质化问题突出,因地制宜的主导产业思路不清晰,产业发展持续性不强,三产融合度不够,要素保障不足;二是基础设施相较过去有较大改善,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仍然不足,水利化程度低,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三是群众基层自治的主体意识不强,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内生动力不足;四是农村缺乏致富带头人和基层组织“领头雁”;五是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狭窄,发展不均衡;六是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挥不够。

二、立足资源禀赋,创新利益链接

芒信系傣语谐音,意为“回归的地方”,全镇下辖6个村114个村民小组,全镇常住总人口4638户16465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91.3%。哈尼族人口4203人,占26.95%,佤族4166人,占26.71%,拉祜族3423人,占21.95%,傣族2220人,占14.23%,汉族1566人,占10.04%。耕地20.12万亩,森林26.78万亩,2021年全镇经济总量达到3.7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74元。芒信镇共有基层组织87个,党员682名。芒信镇南面与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接壤,国境线长27.85公里。

(一)立足实际谋发展,聚焦生态强产业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近年来,芒信镇深入实施“生态立镇、产业富镇”战略,立足于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将牛油果产业培育为助农增收的新兴产业,探索出群众“三联结”多元化增收路径,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二)聚焦产业强动力,边境镶上“绿宝石”

芒信镇始终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实现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首要基础,坚持政府主动担当,做到“四个突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即突出规划引领、突出基建保障、突出融资破壁和突出跟踪服务。企业主动服务,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试点先行,建强产业发展基础;坚持科技引领,建强产业支持体系;坚持拓宽销路,建强产业增收堡垒。群众主动参与,推行三联机制,拓宽增收路径,在牛油果产业发展中,芒信镇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不动摇,推行长短结合的“租赁、劳务、股份”,探索出了一条利益联结可推广、可复制的“芒信经验”。

(三)利益联结重分配,调动参与积极性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芒信镇过分析产业效益,开展“自强 诚信 感恩”主题教育,充分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树立“等不是办法 干才有奔头”的观念,主动投入到产业发展中,逐步探索了利益联结的“三联”机制。在租赁联结方面,依托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向农户流转土地的方式发展牛油果产业,长期租赁闲置土地,拓宽了农户增收致富渠道。在劳务联结方面,邀请牛油果种植管理专家,对群众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对牛油果种植及管理水平,为牛油果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专业人才基础。在股份联结方面,通过入股分红助农增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销售利润按“334”的比例分成,即龙头企业和农户分别占30%,村级合作社和平台公司占40%。

三、探索治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

要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芒信镇围绕“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目标要求,不断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整治边境地区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促进边境治理。探索性提出班户“联建”“联防”“联保”“联惩”四联工作机制,引导群众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互相监督,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全稳定。

(一)“班户联建”固组织

按照“居住相邻、适宜管理、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以农户为基本单元划分为一个“班”,每班至少有1名党员,各班制定村民小组党支部强边固防责任清单、班长职责清单、班级成员职责清单和班级职责清单“四清单”。开启邻里守望模式,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疫情防控、边境管控、强边固防等工作,筑牢乡村坚固防疫堡垒。

(二)“班户联防”聚合力

将边境线划分为“边境安宁责任段”,各小组党支部坚持守好自己的“边境安宁责任区”,由各村民小组党支部逐个认领、具体负责,各村民小组党支部根据本小组分班情况,排出值班表,每天早中晚开展不少于3次巡村护寨行动。真正构筑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策群力的边境管控体系。

(三)“班户联保”强监督

实行“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支部—班长—班级成员”四级联保责任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互相担保,绝不组织、不参与跨境违法犯罪活动。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将联保关系固化下来,不断加强边境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边境群众守边有责、守边负责、守边尽责的意识在班户联保中进一步强化。

(四)“班户联惩”明奖惩

实行奖惩并举,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加强边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将“举报有奖、隐瞒联惩”相关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对积极参与边境治理、及时主动举报涉嫌违法犯罪活动的班级或成员给予奖励;对组织、参与或协助跨境违法犯罪活动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对本班成员跨境违法犯罪行为知情不报则依照村规民约进行处理。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警示的方式,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坚决抵制跨境违法犯罪,积极主动参与强边固防。

四、压实主体责任,补齐振兴短板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举措,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需要。

(一)聚焦党建引领,压实产业发展“责任链”

注重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支部引路抓资源要素,村级党组织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集体经济,让服务跟上来、项目强起来,有序推进多元化的集体经济“造血”发展,采取“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多元投资,多种发展,带动全村贫困户闲置土地流转,增加务工收入,帮助贫困户找到长期稳定致富的路子,保障贫困群众增收。

(二)聚焦队伍建设,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全面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广泛推行村级组织“大岗位制”,扎实推进“并岗提薪”,认真落实抵边村组干部边境疫情防控工作补贴,村干部由原来的“推着干、哄着干、宠着干”转变为“争着干、一起干、努力干”,切实引导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持续强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管理考核、关爱培育,有效激发担当作为内生动力,依托挂包单位资源,利用“双语党课”“岔河夜校”向群众宣传党的思想理论,讲清发展政策。

(三)聚焦因村施策,盘活集体经济“增收路”。

坚持规划先行,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规划,引导各村立足产业实际,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切实做到“村村有思路、村村有规划、村村有措施、村村有发展”。按照“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传统的出租土地、门面、鱼塘等项目基础上,加大肉牛养殖、牛油果种植、甜脆玉米种植、优秀传统文化、温泉旅游等项目扶持力度,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与“一村一品”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7年10月27日

[2]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R].求是,2022年7月

[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求是,2021年7月15日

[4]突出重点促进乡村振兴[J].人民网,2021年6月24日

[5]郑风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学习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J].宣讲家网,2021年1月25日

[6]穆松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推进乡村治理[N].光明日报,2022年1月24日

[7]阿米娜·扎克尔: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N],伊犁日报,2021年11月25日

[8]熊定国:世界环境日:乡村如此才能生态宜居[J].2021年6月5日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