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地关系,地理教学在引导学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充分了解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原因。各类图形可以将立体的、复杂的地理事象直观显现,图形的读写、绘制、分析是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学习能力。目前,不少教师对地图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学生识图能力和空间感缺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一个一线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当前地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学地理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中学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特别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只顾着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围绕教材讲最基本的东西,没有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在地图教学中不能系统地教给学生读图、识图、析图的能力和方法,使得学生很难快速从地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构建地理事象,地图作为地理第二语言的强大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导致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相对较差,地理知识与地图知识分离,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劲头不足,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差。
作为地理第二语言的地图,它能把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用独特的“地理语言”,“直观”地显现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内,极大地“缩小”空间、“缩短”时间概念,便于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所以教会学生学好地图,并运用好地图,对初中学生来讲,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中学地理图教学策略分析
(1)积极培养读图习惯
地图是学习地理主要工具之一,能将大空间、大尺度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用特定的颜色、符号等显示在学生视野可及的范围内,便于学生有效挖掘各地理因素之间的联系,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看图、用图习惯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如引导学生从观察、研究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各种气象云图、旅游景点路线图、公交路线图、手机导航等开始,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地图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地理学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重视思维发散式地图教学
思维发散式地图教学法是根据地图具有丰富的隐性信息这一特点而设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通过读图得出更多的信息,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串联,建立起贯穿各知识点的地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应用此方法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下采取这种方法发散学生思维的效果更佳。例如,教师在讲授《澳大利亚》一节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图中读出最基础的信息,通过显而易见的基础信息来推理出隐性的信息,将地理知识灵活运用,鼓励学生不断深入挖掘地图信息,在学生得出隐性信息时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图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实践目的将得以实现。
(3)重视动手绘图等地图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地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绘制简单的地图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和巩固。面对较为复杂的地理事象,通过亲自绘制图形,简单分析地理事象的成因,将课本知识转换为学生的知识素养,将复杂的知识点显现在简单形象的图上,便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4)锻炼学生对地图默记的能力
平时要注意锻炼学生看图的习惯和能力,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将文本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同时要能将地图语言翻译成文本的习惯和意识,要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阅读文本,联想地图,观察地图,提取信息。因此,培养学生默记地图的能力,构建空间概念,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5)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已经被更多的人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它能够让学生同时接受到视觉、听觉等方面的信息,使学生处在一个“立体”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构建新的教与学的环境,是教师提升自身业务技能,不断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要在教法改革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上做文章,充分利用多媒体设施设备、资源,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动”“静”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地图教学,可以让学生建构空间观,形成大空间概念,通过读图、识图、析图,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所以,结合学科特点及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研究、实施特色化教学是我们的主责和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