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是农场运行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工作的部署安排以及农业信息的科学应用等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对档案管理方案进行合理规划,对农场的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与影响。
1.农场档案管理中存在难点问题
1.1档案管理观念较传统
有些农场会受区域环境影响而保有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使得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管理流程等难以得到全面落实,不仅阻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还间接增加了档案管理难度。如有些农场在长期经营中会习惯了固定的档案管理机制,若是将新型的规章制度或观念强行融入到实际管理中,则容易干扰到管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有时还会影响领导层在发展规划上的决策与判断质量。除此之外,若农场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如没有对档案管理体制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那么所堆积下来的细小问题便可能在时间作用下由量变形成质变,严重时还会威胁到农场的经济利益。若经验不足的中小型农场为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而盲目调整档案管理体制,那么还可能引发档案管理混乱或管理形式化问题,给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2档案管理模式较单一
影响农场档案管理水平的因素有很多,管理模式较单一就是其中之一,与农场创新意识不高以及管理模式选择不当等都有很大关系。如有些农场会一直采用同一种管理模式来整理、查询和存储档案信息,使得部分管理人员逐渐产生麻木心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朝着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容易降低档案管理综合水平,有时还会增加人为失误问题的出现几率。由于农场档案信息具有多样性特点,所以若管理团队以相同方式来管理不同性质的档案资料,那么档案管理的精确度和完整度便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虽然有些农场会将先进的管理模式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如信息化管理模式或自动化管理模式等,但却会因基础设施不健全或设施管护不当等而弱化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需要农场对管理模式进行慎重选择。
1.3档案管理人才较缺乏
档案管理人才缺乏也会对农场的巩固升级有所干扰,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仅与管理人员专业基础薄弱有关,还与农场人员管理机制较生硬有一定联系。如个别农场没有将以人为本理念全面贯彻到人员管理机制中,使得相应的绩效与激励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所以,一些管理人员便可能因个人利益难保障而难以维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与情绪,最终导致人才资源的流失。若农场没有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科学规划,也会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精度与广度,不利于农场的稳定运行。
2.加强农场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2.1注重档案资源的不断丰富
要想在巩固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水平,农场就要对档案资源的不断丰富给予关注。如在档案类型方面,农场除了要对现阶段档案库中的档案类型进行全方位分析,还要准确统计出所缺失的档案种类,从而为后期档案管理的重点与方向提供引导依据。但要注意的是,农场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实际需求来把控好档案收集力度,以免多余的档案信息给相关管理工作造成隐形压力与负担。在档案内容方面,专业团队要先以农场运行中所产生的档案资料为主来开展管理工作,在管理范围下将区域内与农场发展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定向型采集,如经济档案资料或科技档案资料等,以此来实现档案资源的丰富,也为日后的档案利用与服务工作铺设稳固道路,发挥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2.2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体制
对档案管理体制的优化工作提高重视,不仅对档案管理的有序开展有支撑性作用,还对档案管理持续性、规范性与协调性的提升有很大帮助。首先,农场要对短期发展计划与长期发展战略下的档案管理体制进行有效区分,根据前期巩固升级的结果来完善相应体系机制,以此来提高管理体制的锲合度与可实施效果。其次,农场要对档案管理体制中的细节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将整改后的内容录入到指定数据库中,从而为下一阶段管理体制的优化提供便利条件。最后,农场要对管理体制的定期更新进行细化安排,如以季度或年度为单位来完善档案管理体制,或对陈旧、落后的规章制度进行剔除或升级处理,来更好的满足新时期下农场经营的诉求,避免管理体制与管理流程相脱节情况的出现。
2.3创新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死板、固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很难在现阶段的农场运行中发挥出良好作用,需要管理团队将创新观念与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来为人力与时间成本的合理应用带来更多可能。如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下,农场可以结合内部档案管理模式来建设相对应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这样复杂、多样的档案信息便可以转化为电子档案而存储到档案库中,既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整合力度,又保证了档案资料的安全性与准确性。对于重要的档案信息,农场则要在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对其进行备份处理。若档案是以实体形式所展现,那么农场还要对档案的存放环境进行严格检查,如存放场所内的温湿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或存放场所是否存在不稳定因素等,在最大程度上将防止风险隐患问题的出现。
2.4构建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工作的稳步落实要依靠足够的人力资源,这就需要农场在优质档案管理队伍的构建上加以重视,来为队伍结构的巩固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注入宝贵力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农场在挑选档案管理人员时,不仅要对人员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量,还要对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规划等有所掌握,来为后期专业化队伍的构建提供参考。第二,农场要对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能进行妥善安排,并根据其各阶段的工作评价结果与真实能力等来及时调整其工作内容,以此来更好发挥管理人员的职能价值。第三,农场可以采用定期开展培训及指导活动的方式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使其在深造学习和经验总结中不断掌握档案管理的精髓与要点,来为农场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结论:如今,很多农场在实际发展中,都能对档案管理的模式与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一方面是为了给档案管理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好的顺应新形势下农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对于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干扰因素,管理团队也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结合农场发展战略与档案管理原则等,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助力农业领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俊凡.关于如何加强农场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9(16):222.
[2]付瑶.如何提高农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J].新农村(黑龙江),2018,(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