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开采中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与生态修复分析
肖文锋 雷立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肖文锋 雷立明,. 矿山开采中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与生态修复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214.
摘要: 矿山开采生态修复旨在避免矿山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是维护矿山结构稳定性、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围绕矿山开采工作,分析了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视生态修复价值、制定生态修复方案为主的治理对策,旨在有效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矿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 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治理;治理意义;生态修复方法
DOI:10.12721/ccn.2022.157214
基金资助:

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一次性能源,80%左右的工业原料及大于70%的农业生产资料均源于矿产资料员,因此,矿产资源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及促进产业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而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矿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矿区周边耕地面积与植被面积。在开发矿山的同时,若忽视开采工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则极易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带来更为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对此,政府与相关部门要紧跟生态文明建设方针,高度重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制定完善的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有效维护矿山生态环境,提高矿山的开发利用效率。

1.矿山开采中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

1.1优化矿区居民生活质量

开采矿山资源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在开采作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这是保障居民生活及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可以有效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如开采作业产生的废弃石灰、土渣等,经过有效治理,可以避免矿区周边粉尘过多,降低空气质量。又如,加强治理可以降低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等灾害的发生风险,能够避免路桥断裂、房屋倒塌等问题,从而维护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矿山开采容易产生有害气体,会污染居民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而有效治理可以改善空气污染问题,是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1.2增加矿区周边耕地面积

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维护农业生产稳定开展。在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时,通过土地复垦,可以加快耕地环境与耕地面积的恢复速度,特别是因开采而被破坏的土地与良田,经过土地复垦,可以重新开展农业种植。这样一来,既能减少开采作业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还能为当地农民开拓更多生产路径,是改善开采作业与生活矛盾的有效举措。

1.3扩大矿区周边植被面积

除了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灾害发生、增加耕地面积,修复矿山环境还能扩大植被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这是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开采作业时,机器会破坏地表物质,经过剥离与扰动,对山体、植被造成一定伤害。同时,开采作业产生的各种废渣废石会增加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如水土流失等,进而影响周边植被的存活生长。而有效治理,可以改善周边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维护植被树木健康生长。总之,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高效利用矿山资源,政府与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只有加强环境治理,才能促进自然与生产和谐共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1]

2.矿山生态修复原则

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时,应坚持四项原则:一是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修复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修复工作的全过程,打造绿色健康的生态发展体系。二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促进自然资源有效恢复,重点加强生态系统功能的修复治理。三是严格管控修复源头与治理过程,构建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众为主的治理体系,制定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四是坚持应用科学技术,加强综合治理,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在优化生态系统结构的同时,促进矿区产业结构升级,保障二者共同发展[2]

3.矿山开采中修复生态环境的有效策略

3.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长期以来,造成矿山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即过度开发、忽略环境保护,从而加剧了矿山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对此,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时,要立足“人”出发,重点提升政府与相关部门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使更多人意识到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同时,政府要借助多种渠道,如新媒体、电视媒体等,强化环境保护监督作用,提升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此外,矿区领导要以身作则,严格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层层传达环境保护理念,督促相关人员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有效改善环境治理效果[3]

3.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尽管我国陆续开展了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意识到了修复矿山生态的重要性,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政策及规章制度。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相关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率较低,不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对此,我国要持续完善矿山环境的保护制度,特别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此构建完善的生态治理修复系统,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此外,政府要加强监督管控力度,结合各矿区的实际情况,如气候、采矿方式、植被覆盖率等,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方案,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修复质量。其中,政府要重点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追责各项损害矿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行为。

3.3重视生态功能修复价值

政府要细致分析遗留及新的矿区环境问题,针对遗留矿产要交由各级政府统一管理,重点开展环境治理工作。其中,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与矿山类别,制定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树立治理目标后,层层发布任务,规划完善的生态治理方案。同时,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工作,共同监管矿区的生态环境,重点管控矿山企业,使其严格履行环境治理责任。此外,治理矿山环境要陆续开展土地复垦、园区建设、乡村建设等工作方案,通过协同发展,促进生态系统再造。最后,相关部门要立足战略高度,有机结合治理工作与产业结构,持续推进矿山土地整治,清查剩余用地和土地开发利用,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发展生态产业或环保产业,在修复、治理矿山环境的同时,构建新型生态产业链,促进当地经济稳定增长。

3.4制定生态环境修复方案

治理矿山生态环境前,政府与相关部门要制定高效可行的修复方案,通过“以矿治矿”,全面提升矿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具体而言,相关部门要开展细致调查,结合矿区地理位置、环境功能等因素,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开展针对性治理,确保每个矿区都有对应的治理方案。针对发展成熟的矿山,可以整合修复工作与资源利用,如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土地复垦,科学纳入治理方案,交由政府部门严格审查备案。在制定治理方案时,为保证其验收参考功能,政府与方案执行主体要共同签订责任合同,严格履行各项制度,在源头上加强监管力度。开展治理工作时,要优先处理有灾害隐患或污染严重的矿山,打造治理精品工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面促进绿色矿山的建设进度,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修复、治理与生产的始终。

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的开采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在正确认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外,还需要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旨在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良好的基础。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与植被面积具有重要帮助,是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矿山景观的重要举措。对此,政府与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明确不合理开采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通过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态修复重视度,制定修复方案,发挥修复价值,加强修复治理,有效改善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矿业资源开采顺利进行,保障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建新, 晋娇. 矿产行业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与生态修复分析[J]. 区域治理, 2021(11):2.

[2] 徐文达. 建平县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必要性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0(3):21.

[3] 孟和苏乙拉. 试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思维在生态环境修复中的探索与应用[J]. 西部资源, 2020(6):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