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明显,城镇化速度加快,导致生产、生活对淡水需求量大,用水量也在同步上升,部分企业和城镇、农村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够强烈,用水不够节约,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水,没有污水处理不够彻底,污水排放管控不够严格,造成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水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性
据数据统计表明,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总量约在13.9万亿m3,其中淡水资源总量仅有4.6亿m3。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淡水资源的6%左右。我国人口基数大,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且由于淡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现象。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生活用水总量不断提高,各类生产作业的污水排放及生活污水都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部分地区水环境急剧恶化,导致水资源匮乏,不仅威胁了居民用水安全,还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水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2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
2.1部门各司其职,联动性差
①牵涉到水,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由水利水电部门负责,但是各行各业都会涉及直接用水、排水等行为,如化工、机械、餐饮等行业,不仅天天用水排水,而且用量很大。②在认知上,水利部门对节约用水、管好用好水资源等工作的参与时间长、专业强,在节水型社会、水资源评价等方面做的工作也比较多。其它部门的工作则只限于水功能的发挥上,如环保部门会对水质做检测。然而随着水资源的开发,水利部门对水资源的管理范围有限,一般只限于工程范畴和数据统计方面的工作,而其它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部门会涉及环保、园林、电力、城建、交通、工业、商业等。③土壤和空气污染也会造成水污染,因为水具有溶解其它物质的特性,若土壤和空气里的有害物浸入水体,进入水循环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因此,水源保护范围的设置不能形同虚设,资源部门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对水源地的保护,形成水资源保护机制,将治水作为一项有目标的约束行为。
2.2水质监测方法相对落后
这些年,我国致力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也引进了不少像COD快速测定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的设备和仪器。但是对于这些仪器的使用需要进行学习和更新,然而在实际具体工作中我国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过于简单或过于冗杂,不能够让这些进口仪器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也大大降低了水质监测的实际效益。如此自动化仪器并没有达到使用标准,没有充分发挥它的监测技术和能力,有些物质也难以监测,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学习更多先进的方法。
2.3过量开采使用地下水,城市水资源浪费较严重
我国部分城市,不论是在城市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方面,都有着浪费的现象,据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当中,渠道渗透严重,一般情况下,损失率达40%-50%,甚至部分地区高达70%-80%,这主要是由于大多灌溉渠道未进行良好的防渗漏措施而造成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城市用水方面,部分城市的管网漏水率高达40%,而在工业用水方面,由于工厂生产取水量较大,所以浪费率更高。
除此之外,我国在地下水开采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多数城市为对区域地下水开采进行合理的评估,便进行地下水的开采,造成了地下水盲目开采以及过度使用的现象出现,最终导致水资源的动态平衡发生了改变,水资源储存量越来越少。
3水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研究
3.1加强宣传,提高全民水环境保护意识
在水利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强对流域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当前已有的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尤其是我们已经进行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进行环保宣传可谓是事半功倍。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一件事关民生的大事,需要全民参与治污行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在污水治理和排放方面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治理能力,在减少污水排放的前提下,改善治理效果。首先,政府部门负责人亲自参与,指导具体工作,发挥领头羊作用。其次,发挥党员先锋的模范作用。党员带头,对重点区域进行环境保护,特别是参与河道、湖泊等的具体分管工作,及时清理各种漂浮物等,减少水体污染。再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播、电视、标识等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更可以通过新颖的小视频等形式参与宣传保护,形成“保护水资源、水环境人人有责”的氛围。
3.2健全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变被动治理为主动保护
任何工作的开展均离不开管理制度的指导,要想提升水环境保护管理成效,需积极健全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根据当前的水环境保护管理需求和水环境保护形势,对既有的管理制度内容进行补充,强化管理制度的功能性,使其能够真正为水环境保护管理作出有力指导,确保各项管理工作均能有据可依。当前的水环境保护工作比较被动,未制定长期的环境保护规划,针对此类问题,需以制度为指导,主动收集水环境相关信息,以具体的调查结果为依据,确定水环境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达成事前控制目标,以有效改善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3.3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保证监测的整体效果
有效改善水质,维护生态的健康平衡主要还是靠我们人类自己。对于水质的监测和评价,虽然已经研发出了很多大型仪器,但还是要依靠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才能发挥其作用。但是在具体开展工作时,很多从业人员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了效率,还有一部分人员在工作时耗时间、混日子,没有积极性,整体的职业素养较低,令人担忧,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宣讲会、实践演练等方法集中学习和培训,加强工作人员自身环保意识,提升个人素质素养及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还要实施必要的监督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这样既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又能对环境评价做理想的预估。
3.4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只有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使水的价值得到认可,才会引起人们足够重视。且只有水价格合理,投资者在工程、服务、处理等领域产生效益,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到水产品的开发上来,发展更有价值的项目,在允许的范围内使水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结语
工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排放都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水环境污染现象,应积极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增强人们水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全民参与来提升水环境保护效果。采取合理的水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在制度约束下促进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张中旺,陈尧,徐存刚.汉江生态经济带水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人民珠江,2020,41(2):50-55+66.
[2]范源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8(4):11.
[3]汪国华.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多重博弈与永续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0(11):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