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资源以及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间的平衡关系早已被打破。对此,为有效节约发电成本,革新发电方式,避免不可再生能源、资源被浪费,就必须从革新发电方式层面入手,强化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利用率,才能有效解决偏远地区的发电问题[1]。
一、光伏发电原理
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太阳能、风能、洋流能以及地热能等。其中,太阳能因其独特的优势,深受喜爱和关注,具有应用广泛、足够清洁以及可使用周期长等特点。而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系统,则称为“光伏系统”,其核心便是“太阳电池”部件。通常情况下,若太阳电池受到阳光照射,其中的电子则会发生改变,逐渐向太阳电池表面运动,导致太阳电池呈现出“表里不一”的状态,电子数量也将失衡。在此阶段,可利用导线的作用,将两个层面连接起来,使太阳电池产生电流。
二、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发展现状分析
(一)光伏装机量发展现状
就我国以往的实际情况来看,光伏发电累计总装机容量早已突破预期设想,装机的分布重心也在悄然变化,主要表现为核心地域的变迁。与此同时,我国光伏发电站的域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情况也在预期范围内,但电网断面却未能尽如人意,最终不同区域光伏发电的实际利用率便会呈现出差异明显的状态,甚至存在未能达到设计利用小时数的情况。总的来说,近年来光伏总发电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发展势头正猛。
(二)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新能源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地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以及光热发电等。尤其是近年来,绿色环保的理念已人尽皆知,由此衍生出涉及环境保护、智能化发展以及节约能源等方面的各类研究成果、新型技术,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发展,技术应用层面也逐步突破以往的限制。据观察智能化输配电技术、组件转化率的实际应用情况可知,光伏产业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能最大程度缓解我国存在的电网需求不足现象,此外还具有完善新能源电量消费配额制、降低弃光率的良好效果,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整体进程[2]。
(三)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在发挥显著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弊端,例如:第一,技术问题。相较发达国家而言,其余诸国的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明显处于落后方,相关部门或领导人员对此并未真正重视,其技术发展并未找到真正的突破口,进而呈现出组件转化率较低的不良状态。此外,若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的支撑,新能源光伏发电技术的开发成本则会超出预期;第二,成本问题。现阶段下,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建设过程极容易出现突发状况,导致总装机容量总差强人意,而发电成本却居高不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光伏发电成本所暴露的不足之处已有所改善,逐渐偏向于“节约型”;第三,规划问题。就实际情况来看,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机制已相对完善,所涉及的内容也往往较多,对此,有关部门也提高了警觉性,通过明文规定的方式,弥补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在使用过程中暴露的不足之处,最终才能建立起规范化的市场标准。遗憾的是,以往我国并未正眼看待新能源光伏发电业,致使市场规划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新能源光伏发电行业便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之相关的政策也并未落实到位,例如:制约部门众多、国家电费补贴不到位等[3]。
三、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应用
(一)集中式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应用
以集中式新能源光伏发电站为例,其中的地面光伏发电站具有更强曝光度,包括:平地光伏电站、山地光伏电站以及水上光伏电站。在其应用阶段,设计人员应事先明确荒漠土地及山石的功效,将工作重心放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建设上,密切留意伏发电系统的动态情况,以便实现智能化供电。据悉,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已大规模存在于我国西北部地区,针对此现象,有关部门也增强了重视度,通过制定帮扶政策的方式,给予光伏发电力量支持。以我国的西北地区为例,在独特地理位置及地貌的影响下,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建设远比预期的规划规模更庞大,这便要求有关部门或人员必须就该区域的实际情况,分析、掌握发电站的应用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将其建造在合适地带。另外,在新能源光伏发电站投入使用时,须由专业人员看守、维护相关附属设施,才能为光伏发电设备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使其始终处于最佳待机状态。
(二)分布式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应用
分布式新能源光伏发电站中,最具象征性的当属光伏建筑一体化,也正因如此,光伏发系统与建筑才能“融会贯通”,其产出的电能也将更便于就近使用和调配。根据现下使用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综合情况来看,政策的制定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光伏产业发展,尤其是对屋顶光伏发电站。光伏建筑的整体划一境界,主要泛指将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于建筑物中,其具有连接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重要功效。在处理光伏组件时,通常采用直接安装的办法,如此才能减少使用光伏支架的频率。据实际情况可知,彩钢瓦屋顶使用此安装方式的情况较多。但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水泥屋顶,对此,必须利用配重式方式进行安装。在安装光伏组件的阶段,应充分发挥出水泥条基、水泥吨等工具的作用。此外,受新能源光伏发电站使用效果的影响,其中一部分被投入到屋顶类发电站中,可有效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总体进程,降低噪声及废弃物污染。在屋顶类装设方式的帮衬下,局部用电困难的现象得到缓解,自发自用的优势也发挥到最佳状态,节省用电开销便随之落到实处。另外,此过程中的多余电量也能通过电能转化为实用经济,体现出运行维护的真实效益。而屋顶类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因未涉及运动部件,所产生的损害也就相对较小,长此以往,便可逐步实现无人值班[4]。总的来说,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与建筑项目的强强联合,已成为今后的发展大势,对此,我国必须提前认清屋顶类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真实形势,并在较长时间内以融合建筑设计与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为工作重心,通过安装及作业途径,使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实现有机整合,以此推动我国建筑、新能源以及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此外,该方式还可起到降低建筑室内耗电率以及节能的作用,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我国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发展现状以及发电站的实际应用情况得知:我国在建设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具有较大差距,对此,政府部门必须具备前瞻性,带领有关人员开展新能源光伏发电站的相关工作,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大力宣扬节约、环保的重要理念,以此保护不可再生能源,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其具备可持续性特征,最终为国家、民众谋取长久利益。
参考文献
[1]杨瑞.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发展现状以及应用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5):202.
[2]尉博旭. 大连地区10kV光伏发电站并网及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李兰.新能源光伏发电站发展现状以及应用[J].智能城市,2017,3(02):248+289.
[4]宋宁宁. 合同能源管理在4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的应用[D].沈阳工程学院,2016.
[5]吴菲. 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