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美术素养的提升,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不仅让学生发现美术学科所具有的魅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探索的大门,找到更加新奇和美丽的天地。想要描绘出比较新奇的作品,需要在美丽的天地当中寻求素材,也需要人类的保护。为此,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当中,要注重渗透环保教育,将美术教育课程变成是绿色的课堂。针对当前环境当中所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将如何爱护大自然,保护生存的环境成为美术教学当中的一大课题,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课程,要让学生在习得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综合素质。
一、变废为宝设计理念的融入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在条件,通过美术教育来渗透环保教育,也就是说,通过让学生在习得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环保意识。例如,在学习“增一份活泼,添一份情趣”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育学中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去寻找和创造,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处处都是可以进行创造的,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废旧材料如何更好的充分利用,将日常生活当中丢弃的纸盒、易拉罐或者是快餐盒收集起来,做成工艺品。在具体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准备废纸盒和一些废旧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加工之后,变成了一个个艺术品,例如牙膏盒做成小马、小猪等的造型,也可以把衬衫盒剪成学生比较熟悉的图案,把塑料袋做成了小背心。
从课程教学形式来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能够将废品转化成艺术品。事实上,这节课还有一个隐形的目标—对废品的态度。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美术学科知识的一种延续,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学科知识内容,如可以将地理学科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地球,这是人与自然相处所应该具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生活中的废品随时随地的扔,还是收集起来处理或者是利用废品来进行美术创作,这都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探讨的问题。通过深层次的交流探讨,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也让学生具备对大自然进行保护的一种积极态度,通过将材料进行变废为宝,也为环境美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渗透绿色教育理念,进行环保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渗透环保意识,要注重学科课程之间的渗透,将学科课程内容与美术教学内容相互融合,更加突出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意识。通过绿色教育的融入,让学生在生活当中对一些废旧材料进一步的加工,将废旧的材料转化成艺术品,用来点缀自己的生活或者是学习环境,这也是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让学生利用生活或者是大自然中的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组成具有创造性的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在美术教育教学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
例如,生活中的一次性餐具,可能会给地球的发展带来白色污染,除了可以回收继续利用之外,也可以将其做成美丽的美术艺术作品。可以将快餐盒做成小飞机、小楼房,还可以指导学生用酱油瓶做成各种人物的形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有变废为宝的创造能力。事实上,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能够用心的去观察这个世界,才能够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用心的去留心身边的废物,能够用创造性和艺术的眼光去发挥废旧物品的作用,从而更好的树立环保意识,也真正的将环保意识融入到自身的生活理念当中。在教育教学中,针对于学生的设计,要让表达自己设计的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污染对于环境的危害。例如,如果一些废品如果埋在土壤里,可能会污染土地。如果焚烧的话,可能会污染空气,这些都对环境会产生致命的危害,所以要尽可能的少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的餐具。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识,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例如,在学习“小泥人雕塑造型”的相关知识内容时,在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胶泥来塑造一些简单的人物形象。但是胶泥比较难买,而且如果使用大量胶泥的话,也会破坏自然环境。为此,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石材粉加白乳胶的方式,让学生制作模型,可以先用小刀刻出简单的人物造型,然后再用利用废弃的材料进行艺术形象的点缀。如有的学生雕刻出一只凤凰,或者是用易拉罐的形式做出羽毛。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制作出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最后让学生对没有使用完的材料进行回收。此外,还要着重给学生讲解有关环保的理念,让学生说出个破坏资源可能造成的后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
三、开展多样化课外活动,渗透环保意识
美术教学中课外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在课外实践活动课中渗透环保意识,需要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使得环保意识更加贴近于学生,也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更好的接受环保意识的教育,提升教育教学效果。课外活动的题材可以很多样,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可以结合某一个主题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也可以结合环境宣传日开展系列化的环保活动。例如,让学生参与到制作环保海报、设计漫画、家园绘画当中,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的留意自己生活当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养,以此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也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学科与自身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结语
总之,当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以及发展当中的重要问题,要注重结合美术学科来渗透环保教育,以此让学生在习得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多的意识到美术学科所有的魅力,充分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各种作品,提升环保意识的同时,也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美术学科教学中,还要不断地探索培养渗透环保意识的相关策略,进而更好地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桂嫦.浅谈生活化创意美术教学与活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128-129.
[2]王展.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08):23-24.
[3]孙丽娜.让创意和生活走进美术活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7):111.
[4]季华薇.在美术活动中表达审美情感[J].美术教育研究,2012(01):106-107.
[5]刘中华,王小军.绿色美术教育初论——在美术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6):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