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2014年跨境电商元年始,我国跨境电商高速发展。近5年,我国跨境电商增长近10倍,推动了贸易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转型升级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新抓手。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人才出现了紧缺现象,跨境电商人才“一将难求”已经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阻碍因素。于是,教育部于2019、2020年在中职、高职、普通本科增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截止到2021年9月,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目前招收该专业的高职、本科院校分别为53、42所,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跨境电商人才需求600万的缺口。国际贸易专业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相近专业、开设院校众多,甚至已有部分院校在国际贸易相关专业开设了跨境电商方向,对于相关院校,在跨境电商专业申报前,国际贸易专业要紧紧结合跨境电商的热点,提高国贸学生的跨境电商实操能力,弥补跨境电商行业人才巨大缺口。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武汉晴川学院为例,研究跨境电商工作室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优缺点、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
二、目前跨境电商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商科类的实践教学,一般辅以教学模拟软件在多媒体教室或者机房进行,此种模式优点在于方便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便于教学组织及管理,具体到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多数院校采用跨境电商实训模拟软件
随着跨境电商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平台越来越多,纵观目前主流的跨境电商平台:Amazon、AliExpress、eBay、Wish等平台入驻都有准入门槛,包括企业资质、平台保证金或者店铺租金、独立IP,甚至有些平台还需要以企业自主品牌的身份入驻,这些准入门槛限制了跨境电商以真实账号或店铺进行实践教学的机会。为了提高高校学生跨境电商实践操作技能,高校只能通过购买跨境电商实训模拟软件来演练。此种实践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模拟软件更新速度远慢于真实平台,也无法让学生深入体验运营、发货、收款等环节,后续也没有业绩激励学生持续运营,会导致学生很快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与真实情景的实践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教学内容与跨境电商岗位需求不契合。
跨境电商实训模拟软件教学仍然强调知识点,而非能力的培养。软件设计虽然模拟了跨境电商平台,但由于缺乏真实跨境电商运营环境,学生只能学习跨境电商各个环节的简单操作,既不能深入体验跨境电商全过程,也感受不了跨境电商平台规则、卖家、买家的变化。另外,跨境电商实训模拟软件更新速度很慢,导致教学内容落后于真实跨境电商平台,与真实跨境电商岗位需求不吻合。
(三)目前跨境电商实践教学考核设置不科学。
目前,跨境电商实践教学考核仍以试卷或者实训操作评定成绩考核为主,这种传统的考核模式不能反映出“双创”背景下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也会导致考核主体单一,仅仅以教师评价为主导,缺乏学生互评、企业参评等综合评价,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跨境电商实践能力。
三、跨境电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点
跨境电商处于新兴交叉领域,行业发展快、相关技术更新快、商业模式的变化也非常快,单单只依靠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岗位各项综合能力的需求。跨境电商工作室的设立,是将跨境电商实战运营引入课堂,深化产教融合,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有效弥补了课堂在知识与能力培养上的短板,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场所延伸。
(一)跨境电商工作室运营真实项目,实时反映电商平台变化,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在基于工作室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以小组形式积极参与运营,高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设置真实任务,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通过真实运营跨境电商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既能检验学习到的跨境电商理论知识,也能掌握跨境电商相关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为人处事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二)构建跨境电商运营工作室,形成跨境电商实践环节的完整链条。
创建跨境电商工作室,搭建起模拟实训与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比赛间的桥梁,形成跨境电商实践环节的完整链条:跨境电商理论→跨境电商模拟实训→跨境电商工作室运营实战→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比赛。此种模式能够很好衔接起学校课程与比赛,为举办跨境电商比赛的企业节省培训成本。对学校来说,提高参赛学生的获奖率以及获奖等次。因为此种大赛很多是实战运营,由于缺乏实战运营经验,都需要大赛承办方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培训参赛学生,由于培训时间短、场地限制等因素,导致大赛的成果、精彩度、学生的锻炼度都不是很高。
(三)跨境电商工作室模式有利于培养“双创”人才。
教师、学生及企业共同运营跨境电商工作室,增加学生了解企业的窗口,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需求契合度更高,会达到提升学生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的效果。对于有创业梦想的学生,通过工作室的孵化功能引导学生进行跨境电商创业,响应学校、政府号召创新创业。
四、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搭建及实施过程
(一)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搭建
武汉晴川学院与弗睿跨境电子商务(武汉)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校内跨境电商工作室,依托于《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上课的跨境电商实训室可以作为集中运营场所,课下分散到学生宿舍运营,运营稳定后,入驻学校的双创中心。经过近两年的运营,目前已经搭建起多个Shopee跨境电商工作室和eBay跨境电商工作室,下面以Shopee跨境电商工作室为例,介绍跨境电商工作室的架构。
(二)实施过程
跨境电商工作室实施过程中,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跨境电商Shopee工作室试点(2019年5月~ 2019年8月 )
成立第一个跨境电商Shopee 工作室,确保3个月孵化期能够正常毕业,开设站点至少2个以上,明确工作室各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梳理各种运营风险,确保正常运营。另外,系统学习Ebay运营知识,为开设Ebay账号作准备。
第二阶段:跨境电商Shopee工作室成长期、Ebay工作室创建期(2019年9月~2020年1月)跨境电商Shopee工作室稳步运营,尽快实现盈亏平衡,争取多盈利,开设第三站点,如果运营得当,争取早日成为全站点账号,解决2020年2月至2020年6月《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账号问题。开设Ebay账号,明确工作室各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梳理各种运营风险,确保正常运营。
第三阶段:跨境电商工作室课堂推广期(2020年2月~2020年7月)
跨境电商工作室与《国际贸易综合实训》课程的融合。国贸大三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如兴趣、爱好、技能组成不同小组,运营不同的工作室,确保人人是工作室成员、人人都有岗位。如果经费允许开设AliExpress工作室,真正实现在校实习。
第四阶段:跨境电商工作室校内推广期(2020年8月~2021年9月)跨境电商工作室运营经验总结以及校内推广,撰写研究报告,发表项目论文。
五、跨境电商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跨境电商工作室教学模式不同于其它实践课的教学模式,其效果评价方法也不同。从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来说,不宜采用试卷、简单操作考核评价成绩,而应该建立起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主体更多元化,教师、企业导师、学生;评价指标既包括主观指标,也包括客观指标。其中主观指标主要是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傅根据运营小组在课程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的表现给予评价,一般包括运营小组成员的参与性、个人表现、小组协作、出勤情况等;具体的客观评价指标包括上传Listing 数量、产品信息质量评分、搜索曝光量、商铺浏览量、商铺访客数、浏览 - 成交转化率、成交金额、成交订单量、服务能力分、订单纠纷、知识产权违规、物流标准等,将这些指标按照一定的权数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从学生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来说,除了通常采用的教务评价体系,为了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更多信息,方便后期改进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罗仕文.基于工作室模式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应用研究——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文化产业,2020(11)
[2] 陈帅嘉.基于创新工作室项目驱动的跨境电商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论坛,2019(12)
作者简介:孟小艳(1982一),女,经济学硕士,武汉睛川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子商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