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新兴行业,交叉行业不断迭代。工业革命时期孕育出来的传统大学教学模式,为工业生产流水线培养固定岗位上的固定工种的思路,已不能完全胜任现代的教育任务。当代教育者应转变教育理念,从“传统模式”转变向“学习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为中心[1],做好学情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答疑者和启发人。只有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学习,掌握处理复杂问题、新型问题、开放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医学作为揭开生命与疾病奥秘的钥匙,其面对的是复杂的生命科学,需要解决的也是众多复杂问题[2],需要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创造力,医学院校的教学应该着重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二、中医儿科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特殊性
1.中医儿科教学要准确把握儿科特点
中医学习过程有自身的特殊性,比如对训诂等人文素养要求高、记诵内容较多、临证与理论的非线性关系等等,这些作为中医教师应当有所理解。而当下中医学生多是理科出身,相对缺乏中医古代所强调的人文素养,即便文科生也是在现代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当他们接触到以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为理论重要组成的中医学时,必然要经历一段理解适应的阶段,适应的快慢不同,理解的层次也不同,这在客观上就对中医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想要做好教学,必须深刻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
在此基础上,中医儿科教学还要把握儿科自身的特殊性。小儿不同于大人,在其生理、病理、治疗、预后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理解好这些问题是进一步学习的关键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小儿有哪些体质特点,着重介绍中医历史上医家的总结,如钱乙所言小儿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导致了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所以在治疗上,主张以“柔润”为原则,反对“痛击”、“大下”和蛮补[4],同时又有王肯堂在《幼科证治准绳》里所言:“幼科最为难,故有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吾独谓不然,夫幼少小,精神未经‘六欲七情’之攻,脏腑未受‘五味八珍’之渍,投之以药,易为见功。”[5]这些古代医家的论述颇有代表性,启发学生学习,进而帮助学生自己理解这其中的内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效果为中心”的重要内容。
2.中医儿科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特殊性
本课程的学习主体是中医院校高年级的学生,面对中医儿科学这一临床课程,他们普遍具备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但是与学习其他课程相比,中医儿科学存在特殊之处:第一,不易理解儿童体质;第二,缺乏用中医中药可以治愈儿童疾病的信心。现详述于下并略陈对策: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儿童疾病的感性认识是学习的先导。
中医儿科学课程所面向的学生大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大多在21岁左右,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育儿经验,缺乏对儿童疾病的感性认知。所以,通过分组带领学生临床看诊,介绍一些儿科患病的影音资料,或者讲解一些故事形象的描述临床上小儿病症表现等,帮助同学们尽快建立起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认知,以及现实中小儿患病对家长而言的紧迫感的整体认识,能够帮助学生重视课程的学习,也增加对中医儿科学习的热情。
其次,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是建立学生信心的基石。
中医儿科教学有相应的实习内容,需要在实习中建立学生的信心,所以在临床带教学的过程中,应合理分组,精选病患,通过师生问答、医患问答等形式,让学生直观面对疾病并真切感受到医生的责任与使命,感受中医药对儿科疾病的确切效果。此外课下运用现代的教学辅助工具如蓝墨云班课、问卷星等软件,及时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运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并且推荐相应的书籍、网络资源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真正达到每一次带教学都令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以忘怀,这是中医儿科学教学的目的所在。
三、中医儿科学教学过程举隅
“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实到课堂的重要衔接,其中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十项内容,认真做好每一项设计,将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1.麻疹的讲解要洞察学生对本病的“潜意识”——做好“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之前并没有接触麻疹,可能有一少部分同学是在电视里听说的,只知道它有传染性,加上现在减毒疫苗等有效措施的实施,临床上更是难以看到典型麻疹的患儿,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这个病不需要学习了,态度上首先拒绝了此病的学习。这是一种偏见,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同学们明确的指出,这个病目前有增多的趋势[6-7],列举出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作为支撑,同时指出麻疹是传染病的重要内容,尤其作为古代儿科四大证(麻、痘、惊、疳)之一,其地位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同学们重点学习。学生大多能够有所重视之后,进而开始讲解本部分内容。
2.痄腮讲解时要把握准学生理解的“难点”——抓准“重点难点”
由于痄腮(流行性腮腺炎)讲的是相对常见的疾病,大部分同学会或多或少的接触过此病甚至自身也曾患病,相较而言,对痄腮病因病机的学习会比较困难,为什么本病会责之于胆经?若不经讲解大部分同学可能无法理解。所以需要结合针灸学足少阳胆经的经络循行,以及小儿胆经火郁易结聚于颐的病理特点,在教学中着重细致讲解,争取让学生准确理解关键点。
3.小儿感冒讲解时要灵活讲解,避免学生“不耐烦”——巧用“课堂互动”
感冒是儿科常见疾病,中医药有明确效果。但是在本病教学过程中要真切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指导,特别注意,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课程以及中医内科等临床课,已曾多次学习过感冒这一疾病,但是为了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对感冒疾病的教学难免有所重复,为避免枯燥重复,不让学生产生“不耐烦”的思想,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运用情景式教学,让学生代表主动去描述或表演感冒疾病的症状体征,其他同学分析病因病机等基础内容,进而老师进行总结讲解,这样在宽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已有知识,又能清晰掌握儿科感冒的特殊之处。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8):1-6.
[2]常存库.揭开生命与疾病奥秘的钥匙——医学科学方法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出版社,2006.
[3]刘勇,姚娓.“以学生为中心”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实践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09):1422-1424.
[4]卢红蓉,于志静.钱乙学术思想及对后世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07):880-881+933.
[5]陈代斌.小儿脏腑娇嫩考证[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6(03):61.
[6]马超,郝利新,苏琪茹,温宁,樊春祥,杨宏,李黎,王华庆.中国201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5,30(10):818-823.
[7]张晓萌,郝利新,王华庆.中国2005~2014年15~49岁人群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21(03):248-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