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郭媛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媛美,. 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新路径[J]. 中国城镇,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9148.
摘要: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需要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发展原则,发挥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对乡村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阵地作用。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为大多数高校转型发展带来较大机遇,高校需要主动融入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对接工作中,根据乡村振兴特点,做好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工作,凸显高校的内核功能和价值,支撑乡村振兴。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最后提出提升涉农学科建设、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彰显智库积极作用等策略。
关键词: 高校;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9148
基金资助:

引言

高校教育与发展中,需要和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共同发展,而且高校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应该将其教育的重要力量深入参与其中,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中,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也可以促进振兴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效果。

一、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一)有利于解决其“三农”问题

新时期背景下,逐渐开启促进现代化国家发展的新征程,在重大任务中,持续促进乡村振兴是主要任务之一,高等教育应该肩负起为乡村振兴助力的时代使命。现如今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有效解决乡村振兴期间面临的三农问题。在战略部署中,乡村振兴战略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全面发展,实现良好奋斗目标的统筹布局。在现代化国家发展中,最艰巨的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村也是最广泛的基础,要想将农村地区不平衡问题解决好,就必须对三农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认识,让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得到弥补,促进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加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中,三农是潜力后劲,有着扩大农村需求的迫切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畅通循环,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进行应对,为三农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切实将农业基本盘稳住,将三农基础守护好。在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工作中,更需要有高校的支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极大地提升乡村地区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乡村振兴有更多的不竭动力。例如,高校为贫困县村民实施“一村一名”免费学历提升计划,为县里干部免费提供学历提升的机会等。在具体实践中,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针对定点扶贫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培训,提高农民学习水平与实践技能,为乡村振兴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实现乡村科技的进步发展,并且帮助农业科技取得自主创新的良好成效,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强农业高新产业的有效培育,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力量。

(二)有助于促进振兴工作发展

高校在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中,切实做好为农服务的工作,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发展。高校在帮助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发展中,可以围绕我国三农问题特征,立足国家地域特色以及优势,结合具体发展的目标要求,走以农为本的道路,强化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在通过高校带动新产业的发展中,可以对产业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主动推进农学科技的对接,对农业科技下乡活动进行深入开展,在活动期间,除了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也会组织村民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拓宽农民认知层面;还会采用直播带货、电商运营的形式,为农民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构成适应市场需要的发展新格局。在我国地区发展中,城市和乡村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为了更好促进乡村振兴,达到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目的,达到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一同发展的目标,除了将政府和企业的助力作用发挥出来,更要彰显高校的助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促进振兴工作发展,并且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增加发展水平和效率。

二、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提升涉农学科建设

乡村振兴中,为了发挥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助力作用,则需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服务,基于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将高校对乡村技术革命以及创新的主力军作用凸显出来,与地方政企合作,一起创建农业全产业链,加速实现农村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将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当作关键抓手。在高校教育发展中,需要发挥其对科学研究的引领作用,并且打造农业产业课程,对农民展开继续教育,大力实施村头雁学历提升计划,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三农工作队伍,将高校学科综合优势凸显出去,促进交叉融合的有效布局,加快科技进步,而且这是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任务,也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除此之外,在加强多学科融合的同时可以促进理论实践结合,让学生将所学的社能学科知识应用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挖掘相关人才的学习潜能,宣传助力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将来回乡创业、有效服务乡村的意识。

(二)加强产学研一体化

目前,对乡村创新创业动能进行激发,加强农民创新意识、思想、能力的培养,多方面强化农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农民利用农村资源加强创业,可以更好增加乡村振兴发展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高校需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对乡村创新创业动能进行激发,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带领农民积极参与到同高校产学研的合作中,为农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帮助,不断将农民的积极性发散出来。一方面,高校可以对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可通过创新驱动创业的形式,提高助力效果,也可以采用创业带动就业的方式,增加具体发展效果。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和企业联合,每月开展热点专题讲堂,对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型人才进行培养,激励相关学员参与技能培训的意识,从多方面打造人才培养基地,从原有的单向科技研究转变为集体的科技研究,各地区也可以结合乡村振兴产业需要,构建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加强相关领域的互动,采用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形式,对科技资源力量进行整合,联合创新和运用多项技术,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发挥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这种新模式可以建立在科学合理、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有效带动科技资源向着产业链靠拢,防止重复研究的现象发生,增加综合效益,让乡村振兴有更多的内生动力。

(三)彰显智库积极作用

新时代下,高校立足于为国家发展奋斗的目标,积极和国家战略对接,并且发挥出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对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将高水平的智力提供给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对于乡村振兴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复杂和综合性较强的过程。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不断将战略研究的重要功能发挥出去,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良好的决策支持,并为具体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目前,高校需要彰显智库积极作用,为具体工作中的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尽可能彰显智库的作用,让乡村振兴有不竭的智慧动力,将高校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贡献作用体现出来。另外,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可以积极扩大农业非学历教育,加强农业职业经纪人培训,以及农业职业经纪人乡村振兴专题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增强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识,并将具体工作提上日程,同时,高校需要提升涉农学科建设,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保障,更要加强产学研一体化,有效创新各项资源和技术,高校也应该将智库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增加为乡村振兴服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志宏,田义,许晓辉. 地方农林高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2):60-62.

[2]贺娟. 高校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及其对策[J]. 科技资讯,2021,19(08):170-172.

[3]杨卉紫. 乡村振兴视域下南疆农村语言服务优化路径探析[J]. 喀什大学学报,2021,42(04):100-106.

[4]方汪凡,王家宏. 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2019(04):12-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