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现如今小学体育课程存在许多不足,难以让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因此体育的核心素养要根据学生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来定制,通过一定的体育训练,以及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培育一定的相关体育技巧。素质教育方针下的小学教学,日益趋于多元化,衍生诸多新型授课手段。游戏化作为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继而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小学体育课程现有的不足之处
(一)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欠缺
现如今,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时候都只是将学生带出课堂,然后让他们自由活动,这种体育教学方式其实根本没有凸显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授课中,许多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之后,先让学生围着操场跑一会步之后,就让他们自主热身一下,之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而学生自由活动,最多的就是打打篮球、羽毛球,或者就是学习,在操场上坐着谈话,这显然很难让学生在体育方面得到显著的进步。这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体验,从而引起体育课堂氛围烦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法得到很高的激起以及展现。
(二)许多小学没有发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小学主课教师,如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等都可能会去占用小学体育教师的课程,去辅导学生主课的知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教师们没有意识到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体育教师对此课程的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并没有认真辅导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让学生自由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程的编排概念。这种类似于“套路式”的体育教学,会从很大程度上让学生降低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并且也让学生难以抓到体育课程的重点,不明白体育课在小学课程中的重要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
(一)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素质培养一直是重中之重,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要我们老师培养学生好学、爱学、善学的精神,创造有趣充实的课堂环境,增加孩子们的趣味性,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乐趣。重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体育教学游戏的重点。就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入大量的游戏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生们在上篮球课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就可以分组创造一些竞争性游戏,让学生既体验到集体团结的乐趣,又感受到竞技运动所带来的魅力。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其他游戏,例如“打沙包”“跳绳”等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趣味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协调能力,让孩子们增加对体育的热爱。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课堂效率,我们就要最大程度地去进行项目化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就要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进行教学环节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而项目化教学又是什么呢?项目化教学就是我们用项目任务作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而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们进行项目化学习游戏活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对于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以及有很大的动力,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老师们也要进一步明确,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项目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什么。并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们勇于承担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比如老师组织学生们参加体育活动“踩气球”这个项目,成立两人一组的任务小组,在游戏过程中每人去踩对方的气球,通过这个游戏,我们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重点是能够让孩子形成一定的挑战意识,勇于自己的责任,让孩子们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价值观,还可以锻炼孩子的基本身体素质,让孩子们养成一个健康文明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丰富体育游戏种类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偏于固定化,课堂活动单一、乏味,学生对这些活动早已习以为常,不再具有高涨的参与兴趣,故而也就抑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教师应当从丰富教学活动入手,力争创设多样化的游戏内容,以此重新激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向往与激情,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体育锻炼意识。譬如,在开展“加速跑”教学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什么交通工具跑得最快,且载人又多?”学生马上想到:“火车!”“那么我们能否结合加速跑运动开设一个游戏呢?”这个时候学生们纷纷发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探讨,并在每个组选取一位小组长,由其总结自己小组的想法,最终结合各小组的创意,投票选定最终的游戏方式。通过该方式,不仅彰显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由学生参与的游戏活动,他们更具高涨的热情,有益于获取良好成效。
(四)理论结合实践,凸显游戏化的教学风格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除了教师带着学生们走到教室外面参与体育活动之外,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们要在体育课堂中先跟学生们讲述每一项体育活动的产生、发展、如何运动、该做什么准备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等等,都是小学体育教师要在体育项目实践前先跟学生们讲授明白的体育项目理论知识,这能对学生之后的实践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也能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免去很多伤害。增加了游戏的多样化,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游戏模式,可以使小学体育课堂不再那么的枯燥无味。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是十分完善,因此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久集中,很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吸引,也很容易产生乏味等特征,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体育项目的运动规律因材施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体育课程中适当使游戏多样化。例如,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增添了游戏环节后,教师可以确定好游戏规则,让学生们有一个输赢的概念,即使失败了也不要气馁,赢了也不要骄傲,增强学生在游戏中的责任感。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像裁判、参赛队员、场地把控人员等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从而在游戏的过程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起到一个引导、促进以及领导的作用,倡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主,学会自主探究等教学方式,建造出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在核心素养的推进下,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授课思维,将课堂的主体权给予学生,让学生学会把控课堂的全局,学会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使学生有一个从“模仿”到“学习”的思想转变,推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游戏化体育教学是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致,为教学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施教者合理融合教材内容与游戏活动,致力于发挥该模式的教学效用。
参考文献:
[1]曲志磊.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智力,2020(18):43-44.
[2]殷祥.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02):101-102.
[3]杨海艳.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3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