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消化道肿瘤患者数量逐渐增多,食道癌,胃癌,肠癌,胰腺癌均符合这一范畴,由于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风险大等特点,应及时入院治疗。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法,可对患者病情严格控制,提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在靶向治疗后,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详情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接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70例资料回顾并分析,其中20例胃癌患者,35例食道癌患者,15例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女15例,男20例,平均年龄35岁;观察组:女19例,男16例,平均年龄30岁。患者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通过临床检测后,患者均为消化道肿瘤症状;(2)全部患者与亲属均全方位把握了此次试验研究的内容,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3)此次试验研究通过了医院中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排除标准:血液性疾病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
当患者入院后应对各项资料认真整理并归纳,对患者各项体征变化密切观察,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准备。消化道肿瘤患者缺乏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导致其极易产生焦虑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的疏导,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增强患者自信心。
同时做好病房的卫生管理,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应及时解答,疏导患者焦虑的情绪,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
1.2.1心理护理
消化道肿瘤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充分收集患者的基本的资料,加强对病情的了解,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及时疏导,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受患者个体的差异,患者的心理问题难免各有不同,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特点开展护理干预,提前告知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缓解其焦虑、恐惧心理,帮助稳定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在围手术期间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术后发生并发症。
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通常采取靶向治疗法,但由于部分患者对靶向治疗法缺乏了解,内心难免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的力度,详细讲解治疗的方法,操作过程以及治疗后极可能发生的症状,以此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对患者加大鼓励,将自身的感受主动说出,增强对疾病的了解,提前做好心理的建设。
1.2.2化疗评估
根据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治疗时间,预后情况,患者自身的血管情况,综合评估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输液通路。
1.2.3环境护理
为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护理人员需做好环境护理的干预,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对住院期间各注意事项进行讲述,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环境护理当中,护理人员需对房间温度,湿度合理调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
1.2.4饮食护理
为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食的方案,应以清淡,营养为主,如若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应严格控制糖分摄入,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做好日常生活管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生寒、刺激性食物,不抽烟不喝酒。
1.2.5健康宣教
为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应对患者实行健康宣教的活动,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一方面对疾病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帮助其了解更多疾病的知识;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掌握更多疾病预防的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2.6运动干预
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而言,适量的运动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遵循科学的原则开展运动,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散步等,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塑造一个强健的体魄,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水平。
1.2.6延伸护理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注意事项,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引导患者严格执行各项计划,加快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护理的效果。
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法,一个月后比较各组护理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以“(n/%),X2”代表文中相关计数资料,以“t,(x̄±s)”检验文中相关计量资料,对照实施前后相关信息,若结果表现出显著性的特征,则表明(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详情见下表。
表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4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1.43%;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PACHEII评分
表二: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PACHEII评分
2.4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独立生活能力
观察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三: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
2.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四: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分,x̄±s)
表五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营养状态比较
2.7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对照组35例中,腹胀患者2例,电解质失衡5例,发生几率为20.00%;观察组35例中,腹胀患者1例,电解质失衡1例,发生几率为5.71%,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8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表六: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x̄±s,分)
2.9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
对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VAS评分为(5.8±2.7)分、VAS-A评分为(4.3±2.2)分;对照组VAS评分为(8.7±2.97)分、VAS-A评分为(6.1±2.5)分,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靶向治疗通常是针对肿瘤患者的首选方案,由于该治疗方法具有针对性与直接性,因此对于患者各项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靶向治疗长期应用难免会产生更大的副作用,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严重者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为减轻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应将科学护理手段应用其中。预见性护理针对患者易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计划,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充分树立患者的自信心。消化道肿瘤患者常常伴随疼痛,在临床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需做好疼痛护理干预工作,对患者进行疼痛等级评估,及时给予患者安慰,降低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另外在饮食上还应尽量摄入清淡,极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引发更多并发症疾病。
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可显著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能够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为提高护理干预的效果,医院还应组织健康宣教活动,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况采取不同宣教措施,掌握更多疾病的知识,对于患者存在的疑问需耐心进行解答,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与此同时,医院还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管理组织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例如护理操作,技术培训,专业疾病知识培训,学习医院规章制度等等,同时还应对疾病知识加强宣传,形成正确的认知。临床治疗结束后,还应加强干预力度,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密切观测,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应向医生及时告知,同时遵循医嘱来用药。
在治疗过程当中,护理人员应做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放松心情,在治疗过程当中应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严格监测并详细记录,包括;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治疗,避免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对照组发生几率为20.00%;观察组发生几率为5.71%,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在采取靶向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当中,采取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健力,焦作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抑制剂在消化道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0,27(08):938-945.
[2]曹芳.预见性护理在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6):4+12.
[3]方勇,程曦.消化道恶性肿瘤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治疗的现状[J].浙江医学,2019,41(23):2458-2465.
[4]刘天斌.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血栓方面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9):269-270.
[5]缪鑫,刘政.消化道肿瘤中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04):365-368.
[6]杨柳,陆莉,张俊.西妥昔单抗联合化学治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04):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