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护理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序开展工作,有效降低医疗安全事件发生。护理工作信息化管理对于不良事件的发生、监管、统计、分析、对策制定具有促进及指导意义
1强化对护理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
护理工作信息化管理运行,有利于降低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不良事件相关数据的提取与利用,有利于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和不良事件激励机制的建立和落实。
患者安全目标之一就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是医院良性发展的需要。医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护理不良事件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2护理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初步设计
2.1初步设计构想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依托医院信息系统,设计完成5类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统计、分析、预防指导4大功能。系统能对每类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及初步分析,护理部根据不良事件发生经过、原因、护士资料、患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反馈给临床,临床结合科室讨论情况及护理部指导意见制定改进及防范措施同时,并根据伤害程度及转归情况对不良事件进行分级,即 一级事件(警 告 事件);二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三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四级事件(隐患事件)。
2.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的设计
信息化设计分为:模块设计、系统设计。护理不良事件常见类型:管路滑脱,差错事故,跌倒坠床,压疮,输液输血反应,针刺伤等。不良事件项目设计以输液反应上报为例,见表1。
表1不良事件项目设计
不良事件上报时限及权限:发生的Ⅰ级、Ⅱ级不良事件立即 上 报发 生的 Ⅲ 级、Ⅳ 级不 良事件24小时内上报。当事人完成初步上报,病区护士长审核通过,护理部查看。
2.3限定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权限
普通工作人员可查看自己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护士长可查看本病区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可查看全院护理不良事件。通过逐级审核、意见反馈、完善制度、流程、规范的制定及完善、培训考核,应用于实践,实施效果还可以同之前进行对照对比分析,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3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的临床应用
3.1护理人员上报方法
护理人员登录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输入个人工号,进行不良事件选项,根据系统提示,完成信息填写,录入事件经过 ,完成院内网报
3.2护理管理人员管理方法
病区护士长根据事件经过及患者当前情况给与积极地的护理措施,使得患者的损失降到最低。并组织科内人员分析讨论内容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专职人员深入科室了解情况,参与科室讨论、掌握一手资料、给出指导意见。并按月统计单位时间内的不良事件,下发到科室进行分析,以起到警示和借鉴的作用。
3.3实施过程中的不足
从实施情况来看,不良事件种类不全,缺少误吸窒息、患者走失、意外等事件种类。随着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对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种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等进行细化和维护,以点选的形式进行分析及改进,使信息化管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通过1年的运行,效果良好。目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71例,上报率100%,各级不良事件上报时效性达到100%,典型案例反馈率80%,见表2
表2运行情况统计
4讨论
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为降低医疗安全事件提供了技术保障。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促进护理质量和安全的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及时、准确上报、反馈,对于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降低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以上信息的采集、统计和分析,为管理者找出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对追溯制度、流程、环节有无问题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同期对照分析,为管理者在安全管理方面提供有效信息,找出安全管理重点,能及时清除隐患,有效减少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手册》中要求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实行非惩罚性制度,有报告不良事件的激励机制。实行护理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明确护士及各级管理人员的查看权限,能有效保护报告人员的身份信息不被泄露,完成各级管理者激励机制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龙艳芳、李映兰、郭燕红 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现状调查及分析 《中国护理管理》[J]2011,11(5):16-20.
[2]冷婧、关欣、王蕾等,基于因素分析法的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设计与应用,《中国护理管理》[J]2015,06:70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