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乡土文化,浸润儿童心灵——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创意戏剧课程的实践研究
林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林群,. 传承乡土文化,浸润儿童心灵——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创意戏剧课程的实践研究[J].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2023.4. DOI:10.12721/ccn.2023.157039.
摘要: 幼儿教育需要注入本土特色资源,福建省三明地区福文化可以与创意戏剧课程有机结合,利用好地方资源,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满足幼儿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需求,在戏剧中使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态度,受到福这种文化的影响。教师和幼儿园积极实践,推进各种活动,促进幼儿对福文化和创意戏剧等产生兴趣,做好组织和沟通工作,高质量推动课程开发与实施。
关键词: 乡土文化;地方资源;幼儿教育;创意戏剧课程
DOI:10.12721/ccn.2023.157039
基金资助:

引言:福建省三明市本地的福文化资源丰富,可以作为幼儿本土课程开发的重要参考目标,根据福文化和戏剧之间的联系,让幼儿理解传统文化,从戏剧的鉴赏、模仿和表演中提高各方面能力,积极参与到幼儿园创设的本土资源课程体系中,认真学习知识,增长综合能力。幼儿园和教师利用福文化浸润幼儿心灵,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传承乡土文化。

一、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创意戏剧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拓展教学资源,传承传统文化

福文化和创意戏剧课程融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幼儿园教育中有利于在幼儿心中形成弘扬传统文化的萌芽,与当前传统文化全面复兴的背景完全贴合,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推广福文化和传统戏剧具有重要引领示范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传统文化、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传承文化基因,最终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更好发挥作用提供重要保障。提升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成为新时代下对我国教育的全新要求,幼儿教育与本土特色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幼儿深入了解我国文化基因,传承优秀文化,最终形成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弘扬正能量,传播乐观精神

福建省本土文化中福的含义和内容主要就是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将创意戏剧作为福文化的载体,在本土化课程中传递给幼儿,使幼儿吸收福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因素,形成乐观开放的心理状态,传播乐观精神,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福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深刻内涵。幼儿可以了解到福建省三明本地特色文化,形成浓厚的乡土情结,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得到道德情感上的熏陶,更加热爱乡土,养成三明本地乡土乐观情绪。

二、地方资源融入幼儿创意戏剧课程的实践

(一)提升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水平

在本土资源课程体系建设要努力提升师资力量,发展优秀师资力量完成地方传统文化的精神、改造、创新和讲解等各方面工作,在教师实施后进行监督和观察,提高教师队伍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需要从地区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入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将提升教师能力作为切入点,使广大教师根据要求进行培训和提升,按照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标准提升能力,能够利用教师个体的发展推动民俗文化课程的发展,在教师的不断奉献和探索中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例如幼儿园教师要了解三明地区福文化有关的美食,将美食方面的典故和寓意与小班教学深入融合。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对于各种美食文化的理解,要确保全体教师都认识到“福味寻福”“衣食是福”,和“福食”文化等重要概念,对其中涉及福文化的部分进行高质量教学,在提高全体师资力量的基础上,贴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资源蕴含在教学中,也通过课堂上延伸到幼儿的家庭生活中。教师要努力挖掘三明本土“福文化”美食资源的挖掘,如沙县小吃、大田福茶、尤溪福、大田九层粿和将乐大卷面等,班级根据三明地域传统美食资源收集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利用家园收集的资源引导幼儿在看看、吃吃、做做、玩玩中,探究三明传统美食中典故、寓意,增强幼儿对当地传统美食的喜爱和向往,不断感受家乡的民俗风情,激发爱家乡情感。

(图一寻找三明特色早餐) 1.png

(图二  美味馄饨)

屏幕截图 2025-01-18 155940.png

(图三 舌尖上的年味)

3.png

(二)参观教学,直观感受三明建筑福文化

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方面要积极创设出机会,让幼儿接触到最真实的三明福文化建筑内容,在参观浏览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对本地福文化建筑有所了解,可以基本认识到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包含的寓意,从福文化分析的角度看待家乡的福文化建筑。

例如教师在组织中班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福筑造福这个重要概念,认识到福文化作为当今依然活跃的重要文化意识,在当地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中班家委根据班级主题需要,利用周末时间自发组织班级幼儿与家长一同寻访了三明永安贡川古镇,安排引导幼儿参观当地古建筑---会清桥,了解建筑中的门匾、窗棂、雕梁等,将这些作为丰富资源进行探索。三明地区其他地域至今依然保存比较良好的南宋时期的列西正顺庙、尤溪朱子文化苑、大田古堡、泰宁明清园-百福馆等,教师将这些历史上著名的景点通过亲子参观、图片和文字资料的收集等方式进行讲解,通过寻访建筑中的“福文化”等活动,深入挖掘建筑是福文化思想内涵,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让幼儿能更主动地去探索。从而衍射到戏剧的舞台背景、道具装饰和场景布置中,将环境这个福文化的重要资源利用好,激发幼儿对于各种建筑的想象。

(三)优化评价体系,鼓励幼儿表演

教师要注重评价体系的优化提升,通过评价给予幼儿反馈和鼓励,给幼儿全程的关注与陪伴,在涉及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利用评价引导幼儿思考,在评价中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打造出完整的地方福文化课程体系。教师立足评价体系,确保课程形成完整框架,在教学中促进课程完善。

例如教师要认识到戏剧艺术的核心在于表演,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促进幼儿进行对戏剧的表演尝试,有利于深入了解戏剧艺术本质。幼儿进行自我表达与抒发情感,只要融入了动作和神态元素,就可以被看作是在进行戏剧表演,在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中积极表现自己,将福文化通过台词、神态和动作等展示出来,努力表演出创意,发展幼儿个性,完成对福文化和创意戏剧的还原。教师将幼儿表演情况纳入评价体系中,完善课程实施,使幼儿在创意戏剧学习中积极主动表达想法,敢于展示并善于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要以“福地见福”为戏剧主题,收集汇总三明地域资源中“人文福地”,“红色福地”“养生福地”并创设“福天福地”的环境,整合利用资源开展戏剧主题课程。 

结束语:幼儿园和教师都要认真研究福建本地福文化的内涵和思想,借助创意戏剧这个主要福文化载体,利用趣味形式和多样化手段促进幼儿理解,将福文化渗透进幼儿心灵,让幼儿可以观察鉴赏并且模仿表演创意戏剧中的内容,培养综合素养。福建本土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认真钻研和挖掘,从课程设计和实施两个方面积极努力,促进幼儿教育和传统乡土文化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余欢德.幼儿园戏剧教育初探[J].名师在线,2019(25):56-57.

[2]王若怡.新时期幼儿戏剧教育的途径与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218-219.

[3]罗美凤. 幼儿园周边地方资源开发利用的思与行[J]. 好家长,2021,(70):31-3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