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
(一)主动学习的意识
主动学习的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我的意志为中心而进行思想、情感等方面活动。它包括三个内容:认知、动机和行为。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并且互相作用,同时也有矛盾与冲突之处,是存在二者之中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主动学习意识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知识建构,以及教师引导下不断调整自己心理结构并使之达到稳定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目标和社会需求相统一而进行思想情感等方面活动所产生出来的一系列认知、行为及情绪特征。
(二)独立学习的能力
独立学习的能力是个体获得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者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会有自己独特、高效的思维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也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发现力与自主性,而且独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性、创造力,培养其综合素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提出要“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发展型人才”,倡导素质教育。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之一,更是如此重要和特殊的一个科目,也是十分具有挑战性与示范性,以及实践型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当前课堂中最主要因素。所以必须重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努力使之真正落实到实际生活当中,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
(二)学习的需要
当今社会,知识不断更新,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学生只有掌握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能力,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课后复习与实践环节对提高专业素养方面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发展、素质教育要求,以及高考考查等压力迫使老师要转变以往重“教”轻“育人”观念,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培养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为目标。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中数学课堂通过对新课改下数学老师教案及教材内容分析发现:虽然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相应的多媒体教室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定理等知识点,但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导进行讲授,没有真正意义上让每个孩子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导致课堂效率低且效果差。所以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一言堂”等问题。例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老师的指导不重视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了教师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到位;学校没有给予充分有效地引导和监督,学生没有在课外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缺乏科学合理化评价制度与激励措施等都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积极性[1]。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重要且必须解决的话题。因此自主性教学对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有效的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等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还要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学会自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新事物,并且加以运用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评价与总结和反思的意识。
(三)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重要课程。通过对一些优秀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有些教师因不注重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式方法不当、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导致了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而被动接受知识;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也可以达到较高分数;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教师给他们灌输式教育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起积极性。在新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们也要紧跟步伐,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要重视教学方法和策略创新,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教师还应该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索,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同时也要鼓励他们多动手实践操作,并运用所学过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遇到困难时可以采用合作探究方式来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
四、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课前预习习惯,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师促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也是基础。所以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提前确定自主预习问题方向,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较深的数学知识点,对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及时纠正做好预习记录,完成预习日记。
(二)通过课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否能具有自主学习探索兴趣,直接决定了其是否可以进行自主学习[2]。因此教师在明确告知广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和掌握知识点的内容同时,必须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兴趣,以充分促进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同时可以通过变换不同教学方式有效地将其引入数学课题,以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多种新型教学互动工具,如数学ppt、视频、动画、情境等形式进行互动教学,促使学生学习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积极求知探索欲望。
(三)通过学生分层多样式综合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自学能力
课后练习题是不断巩固基础数学中的基础知识、提高每个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习方法。数学教师在布置数学练习性试题时,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进行相应分层次的布置。可适当改变练习题的整体样式和习题难度,在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做好下个新数学知识点的铺垫。通过高中数学试题和习题的综合训练练习,有效提高学校全体学生的学习综合意识、自主参与综合学习和解题的能力,使班上的学生牢固和系统地掌握每一个基础知识重点。
结束语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数学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作为人一生成长发育期,这个时期对他们身心各方面都有巨大影响且具有重要意义,是他们自身发展和未来人生道路的奠基阶段。在高中数学中,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培养高中生自学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意识。教师应引导其正确处理课堂气氛,营造和谐氛围,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自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广.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普童话,2020(11).
[2] 马忠海.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