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科研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玉兵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玉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科研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83.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关切。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不少的中小学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致力于提高教育能力和办学水平,其中开展教育科研就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一环。但是通过笔者对不少中小教育科研情况进行考察发现由于工作环境以及教师素质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学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从新课改的角度分析当前初中教育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追根溯源找到能够有效优化教育科研的方法,使得教育科研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办学和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教育科研;问题及对策
DOI:10.12721/ccn.2021.157083
基金资助:

一、设计思路

笔者通过结合国内外相关的资料文献对当前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将其作为本研究的文献综述,另外结合资料以及对部分初中实地的走访情况了解当前初中教育科研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实施过程

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际的考察情况将目前初中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以下几点内容,并提出解决方案,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小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的老师和家长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科建设存在严重误解,对包括音乐、体育在内的学科存在的歧视的态度。不少人认为小学科对于学生的成绩影响不大,小学科开展教育科研可有可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科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素质教育的推进。由于教育科研经费有限,部分学校在为了提高办学质量,便加大对于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资金投入,教育科研开展也主要集中在这些主科上。小学科开展教育科研的经费严重不足,并且初中小学科教师的数量普遍偏少,教务队伍建设缺乏完善性,值得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反思。

(二)缺乏高水平的教研工作

不少初中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问题探索程度不足,笔者通过对部分初中的考察发现不少的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忽视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两者存在脱轨严重的情况。一方面学校管理层面未对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有效的指导,教研组长没有针对教育科研工作列出明确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教研策划指导工作几近于无。另一方面教师本身对于开展科研的认识不足,及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缺乏扎根基层的经验,使得教学科研工作流于表面,缺乏深度。

(三)青年教师成长存在困惑和疑虑

国内外不少知名的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都有着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同时还具备科学的框架,将制度、奖惩等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通过笔者的考察发现不少高中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过于乏力,青年教师难以得到成长或者成长缓慢。初中学校在常规的管理工作中势必会遇到教师的培养工作,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都是采用“老带新”的模式。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发生过,如果没有系统的框架和体系,不仅“师傅”在工作过程中会增加工作负担,“徒弟”也无法得到成长。局限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初中学校都无法建立专项的名师共享平台,青年教师的培养将成为死循环。

(四)经验提炼水平不足

不少初中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工作中过于重视制度的构建,而忽视了对教研特色的探讨。在开展教研策划工作时,未站在教师科研需求的层面,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果不能有效地进行转化和提炼。长期的教研工作过于终于形式,未形成案例的积累,不利于学校总结教研经验。

三、拓展措施

(一)教育部门提高重视程度,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工作是初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教育部门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各地教育部门需要对初中开展各项教育科研给予大力的支持,相关领导更应当积极响应,主导承担课题的研究工作,带动各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科研氛围。教育部门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保障各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项目的经费,为各学校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为学校教学研究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水平的提高对于初中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初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扎根在基层,对基层的教育情况有着更全面地了解。此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学习,一方面充分运用当前发达的网络资源,学习当前各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其他学校和地区的教师展开交流互相学习。另一方面听教育领域一线教师以及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和学术演讲,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增长自己对于教育教学的能力,同时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感染其他教师使其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此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学校以及地方组织的培训活动,学校层面不仅需要对这类培训活动大力支持,还需要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鼓励和表彰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的教师。教师也要在教学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三)制定科学的科研管理政策

不少的初中都制定的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但是不排除部分学校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并未落实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一方面教育科研对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应该将其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予以对待。另一方面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必须要贴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有效的科研管理政策是必要的条件。研究课题的申请、课题经费的使用等都需要由专门的条例和政策予以支持。除此之外,各项政策和制度的制定需要将教师的绩效考核以及评优等联系在一起,提高教育科研在上述工作中的分值占比,将其作为一项激励性政策用于科研管理当中,鼓励和引导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四)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教育科研属于学术研究的一种,其中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学校的广大师生,因此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下才能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教育氛围的营造应当结合自主、民主与和谐的理念,将三种理念带入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中激发广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不同的学校实际情况以及教育科研水平均有一定的差异,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不仅仅要重视经费、管理等外在的内容,还需要重视科研氛围等内部环境的完善,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使其服务于教研以及教学工作。

(五)保障和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教育科研的开展势必需要经费作为保障,还需要根据科研和教学的需要找到长期的经费来源。各初中以及各地的教育部门应当针对教研工作的需要成立专项基金,鼓励当地的企业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投资。建立专门的经费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尤其是需要保障中小学各类小学科开展教育科研的经费,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划分经费投入的比例,保证各学校都能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四、效果评估

笔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其作为本文的研究资料,另外根据对部分初中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考察发现了经验提炼不足等问题,并分析导致各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本人通过在图书馆以及“知网”等文献资料网站进行查阅发现相关的资料较少,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对部分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解决目前不少中小学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

由于我国的中小学数量众多,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覆盖大多数的学校与教师。并且由于本人能力有限,研究的部分问题依然较浅,本研究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还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加深入和全面。

参考文献

[1]邓华.现代思政教育科研育人创新探索——评《教育科研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262.

[2]杨全海.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科研创新发展探究——评《教育科研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2):270.

[3]刘京京.案例教学在教育科研方法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5):86-95.

[4]刘石成,王思敏.思政学科师范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3):74-77.

[5]罗贵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问题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6(02):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