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题目解析不清,不能准确捕捉关键信息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步骤,如拿到一道题目,首先应该读题,把握题目大意,然后根据所给问题,从题干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条件;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题目,要认真分析所给的条件,推测出题者的意图,找寻隐藏在已知条件中的知识点,从已知推未知。部分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在审题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找出题干中的解题关键点,对难题抱有畏惧心理。例如,对于高中数学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许多学生忽视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的条件,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结果出现错误。数学试卷题量较多,学生做题时间紧迫,一些学生为了节约时间,读题过快,忽视题目要求,受经验化解题思路影响,忽视关键字眼和隐含条件,容易跳进出题人的陷阱,所求结果与问题不对应,失分严重。如多项式求最值问题,这类题目往往需要用到不等式知识,一些学生会忽视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出现较多错误。
(二)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运算错误率较高
数学中的概念、定理,理论性较强,会涉及较多的字母和符号,一些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对概念、定理的讲解不到位,使得部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其中字母、符号的含义,只能死记硬背定理和公式,造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做题时不能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灵活替换相关符号。例如,在学习极限知识时,部分学生对“无穷大”“无穷小”等概念把握不清楚,考试时不能利用相关符号知识解题,符号语言掌握不牢固。又如,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对于立体图形中点、线、面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清晰,但教师又较少开展针对性的提高训练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进行计算时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的运算法则,运算顺序出现错误,导致其面对会做的题目时,结果错误率也较高。
(三)创新能力不足,解题思维固化
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讲解题目时,没有充分引导学生,也没有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得学生对于题目感到比较陌生,不能紧跟教师的思路,相关知识提取不出来。一些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某一类题型的解题步骤,却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导致学生考试时不能触类旁通,解题思维僵化,过于依赖教师,只会套用模板解决特定题目,对于变式题目不能很快地进行解答。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依赖教材,多维度变式题目设计得较少,没有重视课外拓展,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活动,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注意结合具体题目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使得学生不能有效理解和运用这些思想以及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分类讨论能力较弱,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缺乏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解题时思路不清晰,无法充分利用题目所给条件。
二、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翻转课堂,从学生角度审题解题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适用于多门学科。具体实施方法如下:教师提前准备教学视频并分享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到了正式课堂教学,教师直接进行知识和题目讲解。翻转课堂能调换教与学的顺序,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减轻课堂压力。在培养高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过程中,翻转课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提前告知学生下节课需要讲解的习题和解题所要用到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课下积极讨论,独立作答;课上请多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步骤,让他们的同桌或者小组成员对他们的解题步骤进行批改,并在一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或者教师在知识讲解过后,借助多媒体展示提前准备好的拓展题目,通过提问让学生讲解解题思路,以此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做题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审题的角度以及解题思路,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引导其及时查漏补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二)重视错题集,强化典型题目训练
题目是做不完的,做题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巩固所学知识,提升思维能力。一味地记忆公式和解题模板,大量刷题而不加以理解和总结,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题海战术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其解题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错题整理和复习,选用专门的笔记本记录错题,清晰标注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查找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漏洞,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错题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某一类题目的规律,并对自己多次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加强理解和训练,拓展解题思路。教师还要注意总结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寻找学生出错的原因,明确是知识漏洞还是惯性思维影响,集中讲解相关题目和知识点,强化典型题目训练,以此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例如,函数y=ax2+bx+c,在一些题目中没有被特别标注是二次函数,一些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理解不到位,经常忽视a=0的情况,跳进出题人的陷阱中,考试过后看到答案懊悔不已,把原因归结于粗心,其实这是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导致的。
(三)钻研教材教法,优化基础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可借助视频、图片等直观形象解读概念语言,引导学生重视数学概念,在概念中体会数学思想,提高解题能力。高中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性较强,对应的思维过程较复杂,教师要将其拆解成学生已知的知识,一步步进行探索,得出最后的结论。例如,在讲解课本中的函数概念时,教师首先应该给定两个非空集合,引导学生回顾非空集合的性质,然后结合具体例子讲解映射,帮助学生理解对应关系,最后给出函数的定义,并结合反例,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的严谨性。概念讲解也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合适的知识提取线索,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题目时便能快速反应,正确解答问题。此外,知识点的透彻讲解也有利于学生辨析不同的知识内容。
结语
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考试不再是教师的唯一法宝,分数也不是评定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好坏的唯一标准。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改进学生解题能力培养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倡导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反思,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强化训练,利用数学模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多项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瑞娟.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2(25):18-20.
[2] 刘小波.浅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1(31):101-102.
[3] 马建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10):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