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学体育以身体锻炼为基本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要积极应用各类资源,丰富课堂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及体育教育的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体育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快乐,实现素质及能力的全面提升。
1“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转型的重要意义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小学逐步加大了贯彻与落实力度,将“双减”政策与学科教学紧密融合。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双减”政策减压减负却不减教学质量,这也就对各学科教师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认真解读“双减”政策本质与含义的基础上,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主动创新求变,跨学科整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切实需求、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提高教学方案的针对性,积极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空间等,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内化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强健体魄、锻炼意志、磨炼品质等,继而推动学生实现全方位发展。
2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过于单一
小学生尚不能深刻理解体育锻炼价值,主要以兴趣来选择参与体育锻炼项目。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师多根据体育课程的内容指导学生参与基本的体能训练活动,比如跑步、跳高等。课堂教学的模式单一、内容枯燥,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及热爱。
2.2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达标准
就目前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来说,还存在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不达标准的情况,甚至有一些地区的学校中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体育教师,或者直接选用文化课程的教师来兼任体育教师,这些都会对当地的体育课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成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文化课程的教师对体育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无法有效带领学生活动身体、提升体育方面的技能,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并且一些学校中的体育教
3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3.1转变教育理念,吸引学生兴趣
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小学生比较喜欢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的内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育的内容一般只包括课前热身、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主锻炼,课前学生热身的方式也比较简单,比如慢跑、健身操等。教师需要创新教育理念,以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兴趣。以热身运动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这种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变换模仿动作,例如发出“现在是一群小兔子走进来了”指令,让学生快速模仿小兔子跳跃的动作再发出“现在一群小青蛙来了”指令,继而让学生变化为小青蛙跳跃的动作。教师还可以将猜谜、讲故事等形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将常规教师讲解动作、示范动作的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猜测、主动学习的模式。以“全滚翻”动作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给出谜语“双手用力支撑,双脚快速蹬,团起身体像球一样滚动,展体似雄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根据所学知识及个人的联想猜测。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拆分动作,学习动作技巧,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有趣。
3.2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担任工程师的重要职责,体育教师的基本信息和学校开展的体育课程项目是息息相关的。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理论和实际运动技能两方面教育学生。并且为了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相匹配,有必要对教师展开培训,以此来提升师资力量,使素质教育的方针能够真正被贯彻和落实。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还需要落实“双减”政策的指导,对教师展开知识型技能培训和技能型技能培训,让教师能够积极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和多方面的职业素养,潜心钻研体育教学的知识领域,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从而研发出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
3.3组织体育比赛,挖掘运动潜能
由于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各种各样的专业体育比赛数量极多,在每一种体育竞赛都可以让参赛者和观赛者热血沸腾,所以组织体育比赛,可以更好
的挖掘学生运动潜能,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比赛,在训练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相应的体育
技术,比如篮球比赛作为一项团体性的活动,对每一个参赛者的要求较高,因为
比赛过程中形势瞬息万变,需要每一个学生发挥好个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日
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体育比赛,比如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选择训
练上肢力量的俯卧撑,或选择训练腰腹力量的仰卧起坐,如果学生想要赢得比赛,
整个团队都需要超越自我。
3.4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在体育教育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因为对体育课程的评价不仅是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结果呈现,更是对学生整体的学习状态的总结。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重要的是要有与其发展相一致的教学评估方法。但是,评估不仅要看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的运锻炼的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自身身体素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进行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不同的评价标准创设,切忌一刀切。一旦教学评价标准无法适应所有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规律,就会与评价的初衷背道而驰。此外,在体育课结束时,老师要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教师要从多方面考量,这样也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欲望。
3.5注重课后服务,引导学生加强运动练习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应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增加体育活动的比重。学校可以通过创建长跑社、足球社及乒乓球社等体育社团,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加强运动练习,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及喜好加入自己喜欢的社团。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社团之间进行巡回指导,让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也能获得专业的体育指导。体育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到体育社团提供专业指导,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结束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已经脱离了现代发展的轨道,面临着改革创新的要求。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愿意参与实践的特点,所以当教师对小学体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创新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他客观条件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理念,以此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满足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参考文献
[1]欧洋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学小学阶段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1):67-68.
[2]成士明.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55.
[3]元平龙.小学体育教学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垒球投掷教学为例[J].体育风尚,2019(1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