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第二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好生物,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去学习。有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求知欲然后自己不断地探索,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积极地引导以及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以及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去自我探索、去挖掘、去交流。在这些探索挖掘的过程当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将这种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然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一个目的。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高中学习阶段,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话,那么可能会造成学生只会按照老师教的解题方式按套路解答,如果题目一旦变通,学生可能就不会解,因此,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学生生物成绩以及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题,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出答案,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吃透整个问题以及知识点,而不是局限于老师讲的解题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对教案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发散思考,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学习,吃透整个知识点。对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3.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一些生物的结构以及功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生物进化以及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如果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就要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能让学生一个人独自麻木的去学习,而是要通过教师引导,利用丰富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过程当中,学习到生物知识以及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1.联系实际生活教学。
新课改的要求中表示,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当中,也要加强与实际生活中的联系,通过和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相联系来学习生物,可以使学习更加的生动,也能让学生能够通俗地理解那些晦涩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一些情景与知识点相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主动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遗传的多样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或者是家附近的一些小狗的后代,一种花色的小狗能够生出多种花色的狗。再比如,在讲解高中生物选修一课本中的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在给学讲解完这个知识点之后,可以教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制作果酒等一些课本学过的发酵饮品。这样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当中会更加的理解这些知识点。进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生物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
2.进行探究性实验。
在教师讲解高中生物的课堂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知识点,也离不开利用实验来进行探究分析。实验既可以检验教材中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教材中知识点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可以和教师一起进行实验并且对其进行探究,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个过程中知识点的探究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以及思考得到实验的结果,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增加他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这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根据教材中的一些步骤对月季或者是菊花进行组织培养,看经过教师以及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步骤进行操作实验之后,能否成功对植物进行组织培养。通过学生自己亲手实验来探究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创新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他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获得源源不断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就需要教师对之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提高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探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学习.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3):199-200.
[2]李启宝.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高考,2020(16):58.
作者简介:李玉阁(1993年09月)女;民族:汉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师。